西藏那曲市:织密农业外来物种入侵监测网 守护雪域高原生态安全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生态系统独特而脆弱。这里不仅是本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与演化摇篮,也极易成为外来有害生物的生态“突破口”。近年来,那曲市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常态化监测全面纳入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通过系统调查、科学评估与动态预警,精准掌握物种扩散趋势,为实现靶向防控、保障农牧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持续筑牢雪域高原的生物安全防线。
筑牢生态屏障,织密监测网络。那曲市深入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及自治区相关防控方案,持续推进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体系建设。自2024年7月在聂荣县建成西藏首个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灭除示范基地以来,那曲市陆续在巴青县、索县、班戈县、色尼区、嘉黎县、安多县等多个区县扩展建设防控基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监测与灭除示范网络。依托基地体系,那曲市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监测机制,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保护总站、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技术单位指导下,科学布设监测点位,针对数种高原高风险的入侵植物开展精准监测与防控示范。通过内外业协同、数据溯源与动态评估,持续完善入侵物种数据库,为高原地区分类施策、精准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强化示范引领,培养基层力量。依托遍布各区县的防控基地,那曲市大力推进外来入侵物种识别与防控技术的下沉普及。各县区以基地为平台,组织农牧民开展现场识别与防控实训,重点讲解如欧洲千里光等对高原牧业具有现实威胁的物种及其危害机制,提升基层群众对入侵物种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同时,通过系列培训与实地指导,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物种识别、监测方法与防控技术的县级农技人员,初步建立起一支“认得准、会防控、能指导”的基层防控队伍,为常态化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高原特色,推动长效防控。那曲市在推进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过程中,紧密结合高原生态与牧业生产特点,聚焦那些对高寒生态系统和牲畜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物种,实施具有地域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下一步,那曲市将继续围绕常态化监测、技术培训、科普宣传与平台建设等核心任务,持续优化基地功能、扩大培训覆盖、深化数据应用,推动形成“监测—识别—防控—评估”闭环管理机制,为高原农业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持续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