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禹城:“幸福食堂”搭起党群“连心桥”
白菜、猪肉、丸子、豆腐在大锅里翻滚,饭菜香和老人们的笑声交织,在山东禹城市辛店镇修庄村“幸福食堂”内绘出一幅和谐、和睦、和美的幸福图景。
“俺们村这个幸福食堂太好了,饭菜丰富又干净,孩子在外边工作也放心!”修庄村村民修国银高兴地说。今年以来,禹城市从解决农村留守、高龄及失能老人“一餐热饭”问题入手,将“幸福食堂”建设列入30件为民实事,建成48处幸福食堂,提供实惠丰富的助餐服务,惠及“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3000余人。
走进辛寨镇梁河新村幸福食堂,窗明几净,餐桌排列整齐,“幸福午餐”色香味俱全,老人们围坐边吃边聊,这些都是梁河新村“幸福食堂”内的日常景象。
辛寨镇梁河新村是集中型居住的融合村,村里有80岁以上老年人200多名。为了照顾好新村的老人,经村“两委”班子商议,投入30余万元,盘活约24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建设幸福食堂,购置餐桌椅、消毒柜、饮水机、空调等设施,可同时容纳80余名老人同时就餐。
秉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尊老爱幼的原则,食堂实行每日供应,80岁以上的老人吃饭半价,90岁以上的老人、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免费就餐。此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村里还自发组建了志愿者队伍,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开业1个月以来,老年人用餐1650余人次,送餐上门100余人次。
为确保老人舌尖上的安全,除了菜品丰富外,菜品的质量也有保障。“我们从不卖隔夜菜,每天的菜品有上十种,荤素搭配、营养丰富。食堂每天有专人购买新鲜食材,能保障老人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舒心”。梁河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丁建广表示,经营食堂关键在于干净、卫生、安全、实惠,现在能够得到居民认可,感觉再累也值得。
“幸福食堂”真正做实,还要保持常态化、长效化,单纯依靠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承担,难以作为长久之计。为此,禹城市全面推开农村党组织领办幸福食堂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办+社会化运营+党群捐助+志愿服务”模式,整合党支部、在外人才、爱心人士、志愿者、公益岗等力量,利用区域党建联合体党群服务中心、村级活动场所、闲置房屋等场地资源,尽可能降低“幸福食堂”运营成本,拓宽资金来源。
在莒镇将军庙村“幸福食堂”,食堂所用的食材多数都是本地企业生产。为保证“幸福食堂”持续健康运行,莒镇探索实施“食品企业捐赠食材、在外能人提供善款、本地村民志愿服务,村集体收入最后兜底”的运行机制。
“莒镇商会有30多家会员企业从事冷链肉制品等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接到镇上的倡议后,大家认为这是为民办实事,态度都很积极。”莒镇商会会长、山东泽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国说。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下,食堂的长期运营有了保障,“幸福食堂”的“幸福味儿”越来越浓。
同样,在梁家镇大纪村公开栏里张贴着大红榜,上面详细记录了向村办“幸福食堂”捐款的人员及金额。据村党支部书记杨兆军介绍,听说要办“幸福食堂”后,村里在外人士非常支持,两天时间收到自发捐款13100元,为食堂的顺利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幸福食堂”建起来了,到食堂就餐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好食堂这个阵地,为老百姓提供更多贴心服务,进一步拉近党和群众的关系,成了党组织关心的事。
在十里望回族镇禹迹社区“食光里”幸福食堂,在提供就餐服务的同时,还创新了“食堂+”模式。如食堂+协商议事,在就餐区设置“听您说”协商议事角、“微心愿”墙、“民生回音壁”,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食堂+公益课堂模式,开展“童心同行,小小面点师”儿童面点课堂,惠及辖区少年儿童80余人;食堂+技能培训,开办“妙手生花 面面俱到”面点兴趣班,带动辖区内3名妇女再就业。此外,通过幸福食堂聚拢人气,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爱心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有机融入幸福食堂,从中发现小区维修、手工、绘画等方面的能人10余人。
目前,禹城市聚焦老年人需求,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惠民等方面入手,在“幸福食堂”融入志愿服务、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等功能,形成了“幸福食堂+N项服务”的模式,把食堂打造成一处处群众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食堂虽小,民生事大。禹城市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全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幸福食堂等服务项目,持续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晓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