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交易一子落地 乡村治理满盘皆活

2025-11-14 13:15:18 更新 来源:中国农网

“三姓庄村270亩集体土地项目起始价500元/亩,经过55轮竞价后,最终成交价格达到939元/亩,溢价率达87.78%。让其他村庄充分意识到‘集体资产蕴含未被挖掘的价值’。”日前,在河南省封丘县荆隆宫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该中心主任王彦芳介绍。

今年来,封丘县以产权交易改革为突破口,创新破解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源、资产)管理中的沉疴顽疾,唤醒了“沉睡”的集体资产,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一子落”盘活乡村治理“满盘棋”。

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发展的“家底”,也是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长期以来,封丘县农村“三资”管理却陷入“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不透明”的恶性循环,成为制约乡村发展、引发干群矛盾的堵点难点。

“我们做过专项调研,70%的基层腐败问题、信访纠纷都和产权交易不规范直接相关。”封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林锋一语道破核心。过去,农村产权交易多是“暗箱操作”,信息不透明、流程不规范,部分村干部利用制度漏洞优亲厚友、低价发包集体资产,而群众对交易价格、产权归属等关键信息一无所知,只能望而却步。

与此同时,大量农村集体资产长期“沉睡”——闲置校舍、废弃厂房、撂荒土地无人问津,社会资本难以进入,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村集体经济薄弱。

面对困局,封丘县创新实施“12134”农村产权交易模式,建设“三农”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三资”监管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2个数字化平台,形成“一个中心统筹、两个平台互通、一套制度规范、三级联动服务、四方协同运营”的机制,让产权交易从“线下暗箱”走向“线上阳光”。

今年5月,封丘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交易业务涵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四荒”使用权、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等17个大类,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阳光、透明、高效运行。

“解决‘三资’管理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构建一套‘摸得清、管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封丘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闫利娜道出其中的关键,封丘县坚持标本兼治,从清产核资、模式创新、全程监管等维度发力,为农村产权交易搭建起规范有序的“四梁八柱”。

摸清家底是前提。封丘县成立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三资”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整合纪委监委、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各乡镇组建工作专班,对集体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地毯式清查,精准核实资产37.92亿元、土地185.75万亩,所有清查结果通过村公示栏、微信群等渠道全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在此基础上,封丘县利用GIS软件绘制农村集体产权“一张图”,将经营性资产和未分包资源上图入库,实现合同到期自动预警、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追踪让集体资产“有据可查、有据可管”。“以前村里有多少资产、在哪、值多少钱,没人能说清;现在‘资产清单’彻底公开,村干部手握‘实家底’,村民看着‘明白账’,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王彦芳说。

为做到“应进必进,场外无交易”,封丘县明确规定2万元以上的工程招标、5000元以上的服务和货物购买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招标采购。

城关镇三里辛村一处32平方米的集体商铺,通过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11轮网上竞价,最终以每年9100元的价格成交,超出起拍价4300元。

同时,封丘县创新推出农村小微工程反向竞价交易模式:在平台全面公示项目内容,实行不见面线上反向竞价,价低者中标,为村集体节约资金。

应举镇小李村太阳能路灯安装采购项目,从4万元预算压减至2.18万元,节约村集体资金1.82万元。

全程监管“筑防线”是保障。封丘县成立农村“三资”监督中心,创新“纪审联动”嵌入式监督机制,接入多部门数据,实时监控合同履行、资金流向。纪委、公检法等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公安局打击破坏交易秩序行为,检察院依托“12309”平台受理举报,法院开通产权纠纷“绿色通道”,形成监管合力。同时,构建专业服务网络,县级组建15人技术团队,乡镇各配备5名专员,村级报账员兼任交易经纪人,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指导。

“32平方米的商铺,11轮竞价后年租金翻倍;270亩土地,溢价率近九成……”如今在封丘县,这样的“增值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上线,不仅让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更激活了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群众参与的多重效应。

集体资产大幅增值,村集体经济“腰杆硬了”。截至2025年11月中旬,封丘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交各类资产资源520宗,总金额6963万元,平均溢价率26.87%,为村集体增收504.88万元。

荆隆宫镇三姓庄村270亩土地3年租赁经营权项目,溢价率达87.78%,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5.35万元。“以前闲置的校舍、厂房没人管,现在通过平台盘活,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真是一举多得。”荆隆宫镇党委书记刘清君的话朴实却真切。

资源配置“优化”,乡村发展更有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农村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以往“土地流转不出村”的传统被彻底打破。荆隆宫镇10个滩区迁建村的2882亩复垦土地,通过平台吸引了县外投资者,5个项目由县域外人员竞得,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截至目前,平台已盘活闲置厂房、校舍等资产65处,引进兴村富民项目30个,带动36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基层治理“提质”,干群关系更和谐。随着交易流程透明化、监督机制常态化,封丘县涉及“三资”的信访量同比下降90%。线上“明标暗投”模式切断人情干扰,村民与村干部同台竞价成为常态。其中,陈固镇明德小学闲置校舍交易中,村民与村干部经过59轮线上竞价,最终村民以4.1万元/年成交,比起拍价高出1.6万元,全程公开公平。“以前村民对集体事务不关心、不参与,现在交易透明了,大家都主动关注,村里的事真正变成了大家的事。”陈固镇党委书记孙建辉说。

“产权交易一子落,乡村治理满盘活,不仅盘活了资产,更盘活了人心。”封丘县委书记王跃峰说,下一步,全县将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优化平台功能、扩大交易覆盖面、提升服务质效,让更多“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让阳光交易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定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