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东刘村: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很难想象,东刘村昔日也曾面临产业空壳、环境脏乱的困境。“蝶变”背后,是该村近年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夯实组织根基、建强骨干队伍,系统构建农业种养循环体系,积极布局农文旅融合新业态,聚力打造“田园共富”综合体,成功实现从“产业空壳”向“美丽经济”的跨越,并将发展成果持续转化为民生福祉,逐步构建起“组织联动、产业联兴、民生联惠”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蹚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东刘村聚焦建强村级组织这一核心工作,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完善工作例会、分工负责等8项机制,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激励等方式,提升班子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提高了对村务工作的支持保障能力。
“一些重大问题需要抉择、怎么处理,都要经过‘十人议事会’,哪些该决策、问题怎么去落实,不是书记一人说了算,而是支部商量定的,经过‘十人议事会’同意后,群众不明白的我们再去解释,达到上下沟通与联动。”东刘村“十人议事会”成员刘荣芙对村里创新议事机制、推动共商共治感触颇深。东刘村创新建立“十人议事会”机制,成员涵盖原村主职干部、村“两委”成员、理财小组及部分老党员等关键群体,议事会每月前置研讨村内重点事项,形成初步意见后,再按程序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推动村级决策由“干部拍板”向“群众点头”转变,切实提升了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基层党组织有力,铺就了产业振兴、群众共富的“快车道”。在镇党委专班统筹带领下,东刘村充分发挥“十人议事会”一线攻坚作用,积极争取乡村振兴政策资金100余万元,为设施大棚建设与新兴业态培育筑牢启动根基。在此基础上,系统规划并推进建设集种植、养殖、休闲、民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通过加强技术合作筑牢生态农业根基、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条价值、拓展农文旅融合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民生服务增福祉,绘就了群众幸福生活“新图景”。东刘村聚力河道整治,历时5个月开展围村河提升改造工程,将昔日的“臭水河”转变为水清岸绿的“美丽河道”。走进如今的东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一应俱全,集阅览室、娱乐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篮球场等活动场所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了休闲放松好去处。该村还创新推动“产业+养老”融合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直惠老年群体。蔬菜大棚专设种植区,为“长者食堂”直供绿色有机蔬菜;将自产“绿水庄园”纯牛奶直达食堂,让本村老人喝上“放心奶”;每周三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制作蒸包,丰富助餐形式……一系列举措,推动“长者食堂”在菜品质量、服务水平、环境氛围上全面提升,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如今的东刘村,先后荣获省级卫生村、市级示范党支部、市级“文明村”、市级“最美村居”、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集体年收入从20余万元逐步增加至7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