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结橘+树下收豆 四川丹棱果农解锁亩增千元新路径
近日,四川省丹棱县仁美镇罗沟村的20余亩柑橘园迎来“双重收获”——在省农科院植保所的专家团队指导下,“柑橘园套种大豆”示范项目圆满落地,让果园闲置空间“活”了起来,更实现了农药减量30%以上、每亩增收600余元的多重效益,为粮经复合种植探索出可复制的“丹棱方案”。
作为丹棱县优质柑橘核心产区,罗沟村近年来大面积种植优质晚熟杂柑,新种果树行距宽、行间空地多,土地和光照资源未能充分利用。2024年起,在县主管部门的推动和专家团队策划下,村里率先试点柑橘-大豆套种模式。
“幼树行间的空地闲着也是浪费,套种大豆等于多收一季庄稼。”村主任罗建国算了一笔明白账,大豆根瘤菌能固氮养地,减少柑橘园化肥投入,让果子长得更优质,形成生态循环。这种“一地多用”的模式,既不影响柑橘生长,又能让土地实现“树上结果、树下收豆”的复合收益,完美契合丹棱县2023年以来推行的粮经复合种植发展战略。
套种模式带来的不仅是空间利用率的提升,更推动了病虫害防控的绿色升级。胡容平介绍,大豆覆盖地表能抑制夏季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农药使用,同时改变果园生态环境,实现病虫害生态调控。
罗沟村示范基地集成推广“三诱”绿色防控技术:黄板色诱蚜虫等小昆虫、太阳能杀虫灯诱集鳞翅目害虫、大豆作物生物诱集瓢虫等天敌,形成立体防控网络。大豆作为诱集作物,还能吸引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减轻对柑橘树的危害。最终,示范园区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传统果园减少30%以上,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保障了农产品绿色安全。
为确保套种成效,专家团队为罗沟村量身定制技术方案,精选耐荫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的“齐黄34”大豆品种,并开展全程精细化指导。
“以前以为树下种豆很简单,没想到播种时间、除虫除草都有大学问。”种植大户罗云德感慨,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让他受益匪浅。如今,他的果园里大豆豆荚饱满密实,预计亩产可达160公斤以上。这一成果背后,是丹棱县汇聚专家人才成立技术服务团队,通过田间指导与培训相结合,让农户“能种、会种、种好”的坚实支撑。
据悉,丹棱县已出台耕地地力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多项政策,将经果林套种粮食作物纳入补贴范畴,2024年全县粮经复合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下一步,该县将把“橘-豆”套种模式向更多乡镇推广,让更多果园焕发“双份”生机,为“天府粮仓”建设注入基层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