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仑村农家书屋:乡村振兴路上致富“充电宝”
9月20日,星期六。湖南省湘乡市潭市镇九仑村农家书屋里,来看书的村民不少。
驻村第一书记张韬一边看《南方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一边拿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村里过不久要种萝卜,明年要新种20亩辣椒,很多东西要学。”种粮大户邓庆明捧着一本《谷物收获机械维修》看得入神,不时用手比画着,“我想象一下那个型号工具的大小,看是不是趁手。”
九仑村的农家书屋不大,两面书架书柜之间,摆了一张长桌子和几把椅子。在村民们眼里,这个农家书屋像个充电宝,小屋子蕴含大能量,关键时刻能解决大问题。
51岁的邓庆明原来在村里开了一家竹木加工厂,2019年和几名村民成立农机服务合作社,当年流转了110多亩稻田,投资超过100万元。“年底一算账,亏了6万元。跟别人一比,是我的田产量太低了。”邓庆明闲时爱去村部跟村干部聊天,有时候会去农家书屋找些书来看。有一天,他在农家书屋找了几本稻田管理的书,看了以后感觉茅塞顿开。“我种田的问题书上都说中了,还有解决办法。第二年我就按书上说的干,施多少底肥、什么时候追肥、怎么能节水、抽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都照做。结果,那一年,一季稻最多的一亩有650多公斤,早稻最多的有550多公斤,产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还不止。”这一年,邓庆明实现扭亏为盈。
邓庆明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有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抛秧机等20多台,日常保养和维修是个大事情。“我用农机的时候,肯定是大家都忙着插田扮禾的时候,我的机器如果出毛病了,请师傅来修,师傅根本忙不赢。”求人不如求己,邓庆明借力农家书屋。他找了好几本农机维修的书,反反复复看,边看边学,边学边试。现在,一般的农机故障他都能处理,光这一笔费用每年至少能节省2万元。“省钱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机器不能及时修好会误了农时,那样损失就大了,我自己能修就不误事,干起来底气足。”
底气足的邓庆明前两年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到350亩,今年秋收后他还会接手其他种植户的230亩。此外,他新建了占地9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一次育秧能供500亩稻田插秧。他说:“农家书屋真的让我‘捡到宝’,让我走上致富快速路。”
同样从农家书屋“捡宝”的还有村民周玉梅。九仑村有做麦子辣酱的传统,每到夏天家家户户做辣酱。周玉梅做的量最大,今年做了9000公斤。周玉梅说,做酱时,她发现有的辣椒做成的酱,颜色变深比较快,她在农家书屋的书里看到,这跟辣椒品种有关。她根据书里的提示,买了一批“红中红”辣椒,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书里还告诉我,麦子发酵不够不行,过头了也不好,教我掌握好这个度。现在,我们做出来的辣酱,颜色红亮,又香又好吃。”周玉梅高兴地说。
村民“捡到宝”了,村委会适时而动,一动就是大动作。去年,村里把大家做的麦子辣酱集中起来,通过“乡味潭趣”视频号线上售卖,卖了10000公斤。今年7月,村里成立湘乡市九仑红酱业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麦子辣酱、萝卜皮、腐乳。到9月15日,村里卖出麦子辣酱15000公斤,比去年多了一半。九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谢清莲说,村里的麦子辣酱都卖完了,还有老乡要买,他们那些购买意向单加起来有2000公斤。村里有片果园,收益不好,他们打算明年辟出20亩种辣椒,争取把麦子辣酱的产量再提高一半。
眼下,村里开始组织村民种萝卜。九仑村山多树多,土质水质都很好,萝卜又大又脆又甜。谢清莲说,秋天收了萝卜做萝卜皮,到了冬天磨豆腐做腐乳,开了春种水稻种辣椒,夏天收了水稻做麦子辣酱,一年里不空田不闲人,大家忙得充实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