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田铺绿韵 新质启新篇——云南宜良县九乡绘就烟叶绿色发展新图景

2025-11-17 21:15:29 更新 来源:中国农网

晨曦微露,薄雾如纱般萦绕在层层叠叠的烟田之上,翠绿的烟株带着晶莹的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烟叶交织的清新气息。“以前种烟只盯着收成,如今跟着烟站走绿色路,土更肥、烤更净、田更洁,新质力让种烟成了既护生态又稳增收的好营生!”烟农老李弯腰轻抚着长势喜人的烟株,眉眼间满是丰收的期盼与对绿色发展的认可。

近年来,云南昆明宜良县九乡烟站深耕生态优先理念,将新质力精准注入烟叶生产全链条,从土壤保育的精耕细作,到绿色烘烤的提质转型,再到地膜回收的闭环治理,一步步绘就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画卷。

“土壤是烟叶的根脉,只有摸透它的‘脾性’,才能孕育出优质好烟。”九乡烟站站长王得波的话语,道出了土壤保育的核心要义。为破解长期连作导致的土壤板结、养分失衡难题,烟站组建专项技术团队,化身烟田“土壤医生”,穿梭在田间地头为烟田“把脉问诊”。

春日里,技术人员手持采样器,循着“五点取样法”的规范,在每块烟田精准挖取土样,细致分析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等关键指标。“以前施肥全凭老经验,肥多了烧根,肥少了烟株弱。现在烟站的同志上门测土,给咱定制‘营养套餐’,种烟心里别提多有底了!”烟农王智坚指着刚拿到的施肥指导卡,笑着介绍。技术团队依据当年检测结果及往年检测数据,为每块烟田量身制定施肥方案,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指导烟农将秸秆粉碎还田、种植绿肥改良土壤,让疲惫的土地得以“休养生息”。如今,再走进烟田,松软的土壤中,烟株根系发达、叶片肥厚,绿油油的烟浪翻滚间,满是生机与希望。

烘烤是烟叶品质的“点睛之笔”,直接决定着烟叶的色泽与香气。九乡烟站以生物质烤房改造为突破口,搭配专业烘烤服务队伍,推动烘烤环节实现全面绿色升级,累计完成600多台生物质烤房改造,基本实现辖区生物质烘烤全覆盖,让黑烟烤房成为历史。

秋日烘烤季,田间地头的生物质烤房里,秸秆颗粒燃料充分燃烧,温暖的热气均匀弥漫在烤房内,取代了昔日燃煤的浓烟与污渍。“以前烧煤烤烟,每天守在炉边添煤控温,又脏又累不说,温度稍差一点,烟叶就可能烤焦烤青。现在换成生物质烤房,燃料干净,火候也稳,还有专业队伍全程指导!”烟农刘林平打开烤房大门,金黄透亮的烟叶散发着浓郁香气。烟站挑选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建专业烘烤服务队伍,穿梭在各个烤房之间,从燃料添加的量度,到火候调节的节奏,再到烟叶变色的观察、出炉时机的判断,手把手为烟农传授技巧。“有专业队伍盯着,烤出的烟叶颜色金黄均匀,香气醇厚,卖价比以前高出不少!”老王捧着刚出炉的烟叶,脸上满是喜悦。如今,一座座生物质烤房有序运转,专业服务队伍的身影忙碌其间,让绿色烘烤成为烟叶提质增收的坚实支撑。

地膜虽为烟叶生长保墒增温,但其残留却成为土壤的“白色负担”。对此,九乡烟站构建起“烟农自主清理+合作社集中收储+厂家加工利用”的三级联动体系,以新质力破解地膜残留难题,让田间重现洁净风貌。

烟站通过田间宣讲、案例讲解等多种方式,向烟农普及地膜残留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危害,引导大家养成“谁使用、谁回收”的良好习惯。“现在采完烟叶,第一件事就是把地里的地膜捡干净,打包好送到合作社,不仅有补贴,还能保护土地,一举两得!”烟农刘大哥拎着沉甸甸的地膜包,正往合作社走去。合作社专门设立地膜回收仓,安排专人负责登记、分拣、暂存,定期将集中收储的地膜转运至专业回收厂家。在厂家车间里,回收的地膜经过清洗、熔融、再造粒,摇身一变成为再生原料,昔日的“白色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循环利用。如今,漫步烟田,再也不见散落的地膜,干净整洁的田垄与翠绿的作物相映成趣,成为乡村生态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从土壤的精耕细作,到烘烤的绿色转型,再到地膜的闭环回收,九乡烟站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新质力在烟叶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落地生根。未来,烟站将继续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让烟田更肥沃、产业更环保、烟农更增收,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