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畜”势腾飞
“一头猪撑起一个产业,一个论坛带动一座城。”荣昌区委书记万容道出了这座城市的战略定力。历经二十载耕耘,这个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定点举办的论坛,已成长为我国畜牧科技领域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前十届论坛累计吸引20多个国家、超万名专家学者参与,催生国家级奖项数十项。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表示,本届论坛为畜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融入全球竞争注入了持续动能。
依托“一院一校”学术和人才优势,荣昌携手30余家科研院所构建创新联盟,推动畜牧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开幕式上,《中国西南山地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全》丛书的发布引发热烈关注。这套丛书直指西南地区“山地地形养殖布局”“高湿气候疫病防控”“地方品种改良与保护”等实际难题,将先进实用技术转化为可复制、易操作的解决方案。
同步发布的《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倡议》,向全行业发出“强化科技引领、种养循环、质量安全、品牌塑造”的号召,提出着力推进“从基因到餐桌”的全过程绿色化,推动我国畜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当天正式启用的国内首个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成为论坛又一焦点。该平台通过“技术权益市场+技术服务市场”双轮驱动,实现技术成果在线挂牌、价值精准发现、确权规范交易、全链条可追溯四大核心功能。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战略研究院院长王仕涛表示,平台将构建集交易、金融、认证、数据于一体的产业技术生态圈,推动畜牧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进入新阶段。
本届论坛期间,近20场专题活动陆续展开,覆盖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高效养殖、种质资源库协同创新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在主旨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面临人口增长与资源紧张的局面,人工智能凭借其“算法实时决策”,为畜牧业提供了一条不增加资源消耗却能同步提升产量、品质与环保水平的全新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在主旨报告中提出“种养结合发展生物有机肥”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对“十五五”畜牧业绿色化、集约化发展作出研判,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指引。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乔玉锋表示,本届论坛将推动数字技术与养殖场景深度融合、生物技术与品种改良精准对接,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让创新要素转化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实际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为荣昌打造“畜牧科技高地”再添砝码,更通过技术共享、经验交流,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全国畜牧主产区生根发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