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上班” 四川古蔺椒园酱醋酿出“幸福味”
10月28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椒园镇四川晒酱食品有限公司“重阳启酿・晒酱传承”投粮典礼现场暖意融融。村民任大姐双手捧着烫金的劳动合同,指腹摩挲着“签约本”三个字,笑容灿烂:“步行10分钟就到厂区,再也不用跟娃儿分开了!”身旁的曹大哥正举着手机给外地务工的儿子视频,镜头里的入职礼包装满定制围裙、工艺手册和大米:“爸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过年咱全家好好聚!”当天,8名村民代表现场签约入职,标志着这个总投资1.2亿元的酱醋惠民项目正式投产,300余个“家门口”稳定岗位将陆续落地。
作为椒园镇“绿色发酵食品”产业的核心项目,该工程采用“一厂两区”(生产区+晾晒区)模式,暗藏多重惠民巧思。项目盘活闲置的观龙小学旧址改建生产车间,既变“废”为宝激活沉睡资产,又通过争取上级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搭建起就业增收与集体增效的双赢平台。自2025年4月开工以来,企业提前对接村民需求储备岗位,仪式上与椒园村、龙凤村、水田村签订的《原料供应协议》中,明确“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免费开展酿造技能培训”“月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购买保险”等条款,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从‘边缘困局’到‘换道起跑’,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让村民受益。”椒园镇党委书记李畅介绍,项目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除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外,还将推动6000亩标准化大豆种植基地落地、3万亩辐射种植区铺开,预计带动超2000户农户增收。依托赤水河干热河谷的天然发酵优势,椒园镇已形成发酵食品产业集群,此前引进的泸名左岸泡菜产业园已提供50余个固定岗位,带动1200亩辣椒种植户均年增收1万元,此次酱醋项目投产将进一步完善“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
四川晒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阎朝泽表示,企业扎根椒园既看中当地气候禀赋,更契合“乐在本地、富在本地”的发展理念。“一期年产酱醋3000吨,产值可达6000万元;二期将建酱醋庄园,发展‘产业+文旅’融合业态。”他透露,后续将持续开展技能培训,让村民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能手”,预计项目全面建成后年产量达5000吨,年需原料超5000吨,推动椒园镇从“特色产业单点突破”向“全链条协同发展”迈进。
仪式现场,古蔺县政协主席罗波、泸州市经信局副局长张伟等出席见证。捧着证书的村民们热议未来:“不仅能学技术、稳增收,以后还能在家门口搞旅游,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赤水河畔的酱醋香里,“家门口就业”正成为椒园镇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