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田里开出“科技处方”——抓田管促壮苗农技江淮行正式启动
小雪时节,绿意初显的麦苗正经历着晚播带来的考验。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科院的一处千亩高标准示范田边,一场特殊的“田间问诊”正在举行——来自省、市、县、乡四级的农业专家、农技员和种粮大户们齐聚田间地头,为促弱转壮、加快苗情升级开出精准“科技处方”。
专家铿锵有力的对话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来自宿州市各地的种粮大户纷纷向专家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抛出问题。“李老师,像这种苗,现在上化肥来得及吗?怕它吸收不了啊!”“浇越冬水有啥讲究?啥时候浇最合适?”
面对急切的问题,李金才面向众人一一作答,将这方示范田变成了一个露天课堂。“管理晚播弱苗,好比照顾体质虚弱的娃,不能下猛药,要‘温补’。每个环节都要重视、都要跟上。”他打着手势深入浅出地解释,“壮苗安全越冬的核心是‘增温保墒促根’。”他弯腰做了一个浅锄的动作,“第一步,抢晴好天气进行中耕划锄,打破板结,这叫给土壤‘透气’,能提高地温1到2度,促进根系发育。”接着,他指向田边的水渠,“第二步,如果后期缺墒,就要科学浇灌越冬水。原则是‘夜冻昼消,浇完为好’,水量要小,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地温骤降甚至积水结冰。对于特别弱的苗,可以结合浇水,每亩追施5到7公斤尿素,这叫‘提苗肥’,给它雪中送炭。”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明白,李教授指着挂在田间的《晚播小麦强田促壮技术挂图》展开详细介绍,直观的对比讲解让农户们频频点头。“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和省农技推广总站带着首席专家周末不休息,专程到地头上传授小麦田管技术,我们有信心把粮食种好。”种粮大户张远征感叹道,专家不仅从宏观管理原则到具体操作细节,从传统经验到现代农技,这份在示范田里诞生的“综合处方”既权威又接地气。
据悉,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派出8个工作组携省级行业专家包保16个市,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抓田管促壮苗农技江淮行”活动,第一站于11月22日在宿州市启动,其他各市也将在月底前全面展开,抓住冬前关键窗口期,“四级联动”分级、分区开展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各项促弱转壮田管技术措施落实到田、到户,为夺取来年夏季粮油丰收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