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育人新生态
2024年,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成功争取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兴隆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通过精心筹备,认真落实,该项目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在兴隆农业农村群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兴隆县副县长李彦国认为,试点项目面向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加强孵化型培育,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重学习强运用,采取“农广校+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培育模式,短时间里取得了明显成效。
兴隆县农广校秉持“服务到地头,教育零距离”的理念,按照项目要求,以“土办法”破难题,以“新探索”开新局,实现定向就业、定岗就业,持续培养,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乡村人才,摸索出一条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兴隆路子”。
兴隆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交界处,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超过70%,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半日闲乡村民宿”是兴隆县青松岭镇的一家特色民宿,坐落在山野间,推窗可见青山绿树,夜晚可观星空。民宿保留乡土气息,带独立院落或露台,远离城市喧嚣,主打田园隐居体验。
“从精准关键词设置、优质图片上传、客户评价管理等方面,到接待礼仪、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再到制定合理价格策略,实现稳定盈利,从线上宣传到服务提升,这个培训项目对我经营民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半日闲乡村民宿业主温丽丽说。
她口中的培训项目,就是兴隆县农广校正在实施的试点。试点通过聚焦民宿、农家乐业主经营能力提升,开展了系统且实用的培训课程,深入剖析兴隆县旅游资源特色,引导业主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精准锚定目标客群,打造乡村民宿差异化经营模式。
“我们采取小组学员互换岗位的方式开展顶岗实习,以片区分小组,组内人员互换岗位,在片区对民宿内开展运营实习,由民宿所有人进行监督评价。”兴隆县农广校校长李志强说,业主通过培训学会了利用短视频平台展示民宿特色,从优美的住宿环境到特色农家美食,再到周边游玩攻略,吸引了大量潜在客户的关注。
培训规范了民宿经营,也整治提升了周边环境,“半日闲”“仙山溪语”“牧云山居”等一批乡村民宿依托当地丰富的山楂板栗产品,吸引众多游客入村下乡、拍照打卡。据统计,参与该项目培训的民宿,平均入住率提高了10%,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预计还会提高。
一位来自北京市的游客说:“兴隆县是避暑胜地,网上看到民宿推介,37分钟高铁车程,交通很方便,住得很满意,还买了不少当地的山楂板栗带回家。”
承德桦维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主管张佳正专注地调试机器。半年前,他还辗转于外地人才市场打零工,如今,他已是公司的技术骨干。“试点让我重新找到了方向,我平时喜欢研究机械设备,以前没有机会,经过培训后又有了奋斗的目标。”张佳说。
“经过培训后,我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而且被分配到公司重要岗位,培训带给我的变化实在太多了。”负责桦维食品产品运营的张宝全同样感慨良多。
据了解,位于兴隆县蓝旗营镇的承德桦维食品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于2023年成功入选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首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名单。兴隆县农广校依托承德桦维食品有限公司山楂板栗生产基地和深加工资源,将培训课堂延伸到了生产一线。
学员们在企业生产基地实习,参与实际生产流程,从种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销售,全程接受指导,不仅掌握了实用技术,还了解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全链条运作模式。实习结束后,20名学员凭借出色的表现直接被企业录用,实现了从学员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打通人才培养到就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公司董事长司铁柱介绍,企业提出战略目标和员工素质需求,分析从业岗位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求,农广校进行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大幅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兴隆县建立了“选育用”一体化人才培育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为学员提供顶岗实习机会,目前校企合作班级已全部进入顶岗实习环节。
兴隆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建辉说:“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设备和岗位,通过实习实践环节,充分利用用人单位场地、设备资源、师资力量,用人单位也获得了技能人才供给,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紧密联系、双向贯通。”
“如何开展乡村运营,延伸产业链,盘活村内闲置宅基地、劳动力、土地,怎样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农文旅、乡村经营、矛盾调处等,浙江乡村发展的新理念,给了我很多思考。”兴隆县大水泉乡双庙村党支部书记尹致付说。作为县农广校试点学员,在杭州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一周后,从本村与杭州乡村的差距谈体会;从杭州乡村运营可复制、可借鉴性谈落实……
谈及试点受欢迎的原因,尹致付表示,关键在于农广校能够深入了解学员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并据此动态调整培训内容与服务方式。
年初,在收集到众多学员对“山楂加工”技术的学习需求后,县农广校迅速联合当地食品厂,开设了3期山楂加工课程。在课程筹备阶段,多次与食品厂的技术人员沟通,结合农民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丰富实用,不仅教授学员制作山楂罐头等传统产品,还引入了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和包装营销理念。
满足学员需求,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学员王成伍长期扎根于山楂种植产业,在参加了试点培训课程后,王成伍深受启发,尤其在山楂加工课程学习中,他结合自身实践,对山楂罐头加工工艺进行了完善与创新。经过改良的山楂罐头,口感独特、品质优良,通过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农产品特产店等渠道,他的山楂罐头年销售额已达到了10多万元,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增收致富,也延长了山楂产业链,为当地山楂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跟着需求走,追着问题办。”李志强说,“原来在电商销售方面存在困难,县农广校组织了针对性的电商培训课程,帮助学员们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学用贯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