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平利:药材飘香致富路
近日,在陕西省平利县兴隆镇蜿蜒的山道旁,成片的杜仲树在晨雾中舒展枝叶,绞股蓝藤蔓顺着竹架攀援生长。这里不仅是中药材的种植基地,更是杨永星用汗水浇灌的梦想沃土。这位从电子厂技术员转型的高级职业新农人,他用了16年时间在田间地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药香”振兴路。
2009年的春天,22岁的杨永星站在自家老宅前,望着门前杂草丛生的荒地,指尖还残留着电路板焊接时的焦糊味。彼时的他刚辞去深圳电子厂的工作,面对亲友“放着稳定工作不要,偏要去土里刨食”的质疑,他攥紧了手中的创业计划书,那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中药材市场的分析数据。
创业初期的艰辛远超想象。没有启动资金,他跑遍了各个银行,磨破嘴皮争取贷款。缺乏种植技术,他自掏腰包参加各类种植专业技术培训班,笔记本上记满了200多页的专业知识。最困难时,一场暴雨冲毁了刚种下颠茄和绞股蓝苗,他蹲在泥水里抢救秧苗,膝盖被碎石划出伤口也浑然不觉。“那段时间整夜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怎么把损失降到最低。”回忆起创业初期,杨永星摩挲着掌心的老茧说道。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杨永星瞅准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时机,在兴隆镇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平利县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发放颠茄草,由农户代种,再由合作社高价回收并统一销售的模式,当年收获28吨颠茄草,赚十几万元,虽然金额不大,但更加坚定了他走中药材致富增收的想法。事业逐步走向正轨,准备大展拳脚的他,却被另一件麻烦的事困扰,选择一个既便于运输原材料又便于将加工成品输送市场的地方成为一件难事,由于兴隆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土地资源相当紧张。由于土地资源紧张,2019年在兴隆镇政府的支持协调下,最终选址在新场街村鱼塘边的空地上,建成一座占地11亩、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年生产量达到70吨。
如今的永兴合作社,已发展成为拥有1500亩种植基地、近百人的用工规模的市级示范合作社。走进加工车间,现代化的烘干设备有序运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新场街村党支部殷书记说道:“杨永星是我们村上的产业大户,流转了几百亩集体土地,还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种植中药材。他对残疾人特别关照,特意在合作社设立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目前有20多名残疾人在他场子务工,用这种爱心方式来回馈社会。”种植户胡大姐一边分拣药材一边笑着说:“以前出去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挣2000多块。”
2021年当选县政协委员后,杨永星的公文包里多了个“民情日记本”。翻开泛黄的纸页,记录着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村口的路灯坏了、灌溉水渠需要修缮……他经常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走访,手机里存着200多位村民的联系方式。杨永星说:“每次看到帮乡亲们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内心就无比开心和自豪。我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和乡亲们一起种药材、增收入,希望我们兴隆的中药材能早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今的杨永星,每天清晨依然会在中药田里巡查。他的手机相册里,除了家人照片,最多的就是药材生长的记录。“看着这些药材从幼苗长成,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他说,“下一步,我想打造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争取让乡亲们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