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媒体+”赋能乡村振兴见闻
“涞水不仅有引人入胜的山水风景,还有远近闻名的文玩核桃、宫廷铜火锅、掐丝珐琅、红木家具,更有百余种优质农产品。不论是宣传推介,还是经营销售,都要求我们创新思路,借助新赛道,开展媒体+。”涞水县委书记安熠辉介绍“媒体+”赋能乡村振兴七大行动背景时,态度坦诚坚定。“压力就是动力,我们头天得到一个信息,第二天就赶赴广东高州市参观洽谈,促成了两地融媒体中心战略合作以及两个村庄微短剧制作合作”,当时带队的涞水县委副书记苗健告诉记者。
可别小看这11个直播间,首先它们全部配备专业灯光、摄录等共享设备,实现农民、手艺人零成本开播;其次可以设置农产品展示、工艺演示等固定直播背景,破解场地布置难题,实现多元场景共享;另外还能围绕平台规则、直播话术、短视频制作等,共享实战培训专题课程;在内容创作、渠道流量、数据信息等方面,也全部实现共享。涞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锦芳说,这一模式今后还将在其他乡镇乃至所有村庄逐步推广。
有了共享直播间,更要有大批合格直播人。为此涞水从县委、县政府层面加大组织力度,县里领导亲自站台,高效协调相关部门,持续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引领更多农民、手艺人“文物兼备”,融入数字大潮。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各类主题培训93场、累计培训1.6万人次,近万人初步掌握了电商运营和直播带货技能。
此外,涞水县还巧借“名人效应”,邀请海霞、许亚军、贾旭明等公众人物参与公益直播和品牌推广,凭借其公信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涞水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进一步点燃群众投身电商产业的热情。在“南北协作”方面,涞水县与北京房山区、广东高州市等地共建“客源互推”机制,通过联动直播实现销售额近500万元,成功打通了跨区域消费循环的可行路径。
“以前别说配合主播拍视频,就是镜头朝向她们都会慌忙躲闪,现在不仅不躲不藏,还能现场发挥帮着烘托氛围呢”,在大禹拼团仓运基地共享直播间里,创始人刘征和主播翟梦楠指着几个打包工大姐说:“以后她们里面保不齐就出个直播达人。”
精品菌菇、大盘糕点、功能饮料……作为涞水县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直播间之一,王村镇的“王村有礼共享直播间”里,经常是直播一场连着一场忙个不停。随着一声“3、2、1开始”,李文钰、李晓伟,外加三名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几人一边在主播、助播之间交叉变位,一边推介售卖手中的选品好物,热情实在、俏皮活泼地解说、展示,最终在响亮的“上链接”声中画上句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镜头前、补光灯下轻松自如的几人,短短3个月前还是话没出口先脸红、刚说几句就卡顿冷场的拘谨小白。
“这里我们已经重新设计,准备占用一整层用作涞水麻核桃文化展示交流以及共享直播。”在涞水麻核桃城三楼,核仆人张三商贸有限公司法人张亚楠指着面前楼层空间,推演着他弘扬麻核桃文化的场景布设。网名核仆人张三的他有这番踌躇,底气不仅来自他个人的直播营销业绩,更来自全县麻核桃3亿元的网上净增交易额。带来诸多利好的直播卖货,已经成为涞水县核商的新柜台。
涞水属半山区县,为了让农特产品卖上好价钱,县融媒体中心选择深度参与,不仅开设“媒体+特色农产品”专栏推介产品,还通过制作视频、H5等新媒体产品和直播等多种方式广泛推送,还推出“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IP”的立体宣传模式,推动“媒体+部门+乡村+企业+大学生经理人”直播带货行动。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农特产品销售额增加5600多万元。
好物产多与好风景相伴,后者指的就是涞水县野三坡景区。自开展“媒体+红色旅游”赋能行动以来,当地聚焦野三坡平西抗战腹地优势,制作了大量红色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媒体产品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宣传推介。同时围绕九龙镇大龙门古长城、摩崖石刻历史遗存遗留、祖冲之文化等,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为景区注入新动力。今年以来景区接待游客510万人次,门票收入7306万元,社会效益16.5亿元,辐射带动山区五乡镇群众旅游饭吃得越来越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