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宁推出黑木耳诚信二维码
黑龙江省东宁市积极探索以诚信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变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创新乡村信用实践载体,激活诚信文化经济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东宁市黑木耳产业是富民的支柱产业,绥阳镇柞木台子村有常住人口238户595人,全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黑木耳生产,黑木耳产业是这里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然而,产业规模虽大,却长期面临着“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结构性难题。
“以前客商来收购,挨家挨户看货、比价,全靠一双‘火眼金睛’。我们种出好木耳,也怕被埋没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里,卖不上好价钱。”一位村里的老种植户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分散的经营模式、难以量化的品质标准、高昂的交易信任成本,如同一层“薄膜”,阻碍着产业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如何让优质产品获得优价,如何让诚信经营的农户脱颖而出,成为一道现实考题。
面对挑战,东宁市创新推出了农户黑木耳诚信二维码,以柞木台子村为试点,在黑木耳采收时节,为从事黑木耳生产的农户赋予黑木耳生产诚信二维码,在每户农户门前展示自家栽培生产的黑木耳干品小样,并张贴黑木耳生产诚信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一个图文并茂的界面,该农户种植的木耳品种、预估产量、生产特点、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在柞木台子村,信用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硬通货”,创新推出的农户黑木耳诚信二维码,将信用文化深度嵌入乡村产业发展之中,为黑木耳种植户建立了动态的信用名片,这份独特的信用名片不断吸引着前来选购黑木耳的客商竞相收购。
如今,通过推出农户黑木耳诚信二维码这一生动的乡村信用实践,东宁市打造了独特的黑木耳产业诚信品牌。2025年柞木台子村黑木耳种植量达543万袋,产量达60万斤,单价达每斤28元,产值1680余万元,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信用赋能”产生的乘法效应。诚信的活水,精准滴灌到乡村产业的沃土,切实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将信用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挂钩,使得守信、重诺成为每个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从“诚信文化”到“信用惠民”,从“乡村治理”到乡村振兴,东宁市以信用为笔,绘就了一幅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景。未来,这片充满诚信活力的土地,必将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