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暖流”

2025-11-21 17:15:20 更新 来源:中国农网

“现在好了,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洗澡想洗多久洗多久,舒服得很!”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谦哲村村民张老三家的卫生间里,刚放学的孙子正舒舒服服地洗着热水澡,张老三站在门口,看着蒸腾的热气,脸上满是满足。

打开水管就能有热水,这一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生活小事,在曾经的谦哲村村民尤其是那别寨村民的眼中,却是一种奢望、一种难得的享受。

谦哲村,这个散落在海拔1600米深山里的村子,共有14个自然寨,由于大山的阻隔和经济的限制,基础设施一直非常薄弱。位于谦哲村最偏远处的拉祜族聚居的那别寨,条件更加艰苦。

提起洗澡,村民们频频摇头,太“费事”——由于没有接通入户水管,更没有热水器,村民用传统土灶烧热水,不仅费柴、费时,冬天水温还难把控。

“以前冬天洗澡像‘打仗’,得提前烧两锅热水,倒在大盆里快速冲,冻得瑟瑟发抖。”村民龚扎袜回忆:“冬天烧热水太费劲,还容易感冒,没办法就只能简单擦身,孩子们都盼着夏天能多洗几次澡。”

“为了省水省柴火,村民常把洗完菜的水攒起来加热,水都是浑浊的,又怎能洗得干净。”云南中烟红塔集团驻村第一书记韩吉忠说:“想到城市里早已实现即开即用的‘热水自由’,而谦哲村的村民却还在为洗澡发愁,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连最基本的热水问题都无法解决,如何能让村民相信我们。”

为了推动那别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住房和配套设施被提上了日程。

那别寨年日照时长超2200小时,太阳能热水器无疑是最佳选择。为了尽可能满足村民的需求,韩吉忠和驻村工作队员反复入户查看,不仅为每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还同步改造老旧卫生间,加装防水地砖、淋浴喷头,让村民既能用上热水,又有干净的洗浴环境。

“山路何止十八弯,简直有八十个弯。”提起项目初期,韩吉忠笑着说道:“有时候搭村民的车,没有车的时候就只能走着去。”从谦哲村委会到那别寨,地图上直线距离只有6公里,开车却要半小时,走路要3小时。在这条道上,他来回奔走了无数趟。

“安装师傅特别细心,不仅帮我们把热水器装在屋顶向阳的地方,还教我们怎么调水温、怎么保养。”村民韦美兰家的热水器装在二楼屋顶,黑色的集热管在阳光下泛着光,“以前烧一次热水要劈半捆柴,现在一个月能省不少柴火钱,还环保。”

为了让热水器适配山区气候,韩吉忠特意选择了抗冻、抗风蚀的机型,即使冬季气温低至5℃,也能保证正常出热水。

项目推进中,驻村工作队还考虑到不同家庭的需求:针对独居老人,安排村干部上门教使用方法;对卫生间狭小的农户,协调施工队优化安装位置。“我家卫生间小,师傅就把热水器装在墙外支架上,既不占地方,又能晒到太阳,太贴心了!”村民龚扎尔说。

如今项目已接近尾声,那别寨多数村民家中卫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彻底告别了“冬天洗澡难”的日子,少数几户的改造工作正加紧进行中。

屋顶整齐的太阳能集热管,渐渐成了深山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前外地亲戚来做客,都嫌洗澡不方便,现在他们来,都说我们村比城里还舒服,有热水、有干净卫生间。”张老三笑着说,热水器不仅改善了生活,还让村民的日子过得很有面子。

据统计,太阳能热水器投入使用后,村民每户每月平均减少柴火消耗150公斤,相当于保护了近0.3亩林木;同时,村民冬季洗浴频率增加,卫生习惯也明显改善。“以前村里孩子冬天容易感冒,现在洗热水澡方便了,感冒的孩子都少了。”村卫生室医生李金子说。

“这不仅是热水,更是流入村民心中的‘暖流’,让村民相信我们是真正在为他们做实事,他们才愿意跟着我们走,乡村才能真正振兴起来。”看着焕然一新的那别寨,韩吉忠坚定地表示:“未来我们还会定期组织人员上门检修热水器,确保村民长期用好热水,让这股‘暖流’持续滋养深山里的拉祜人家,让乡村生活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