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人才培育发展大会举办
11月22日,首届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人才培育发展大会暨2025全国“农民田间学校·产教融合”开放日活动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W1馆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央农广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指导,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低空经济协会主办,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湖南精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大会汇聚院士专家、大学校长、行业领军学者、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校长代表、涉农龙头企业、低空领域头部机构负责人等政、产、学、研、用多方面力量,规模超过1000人,聚焦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导向解读、产业深度融合、人才培育体系构建等议题,旨在探讨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育新路径,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大会由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建文主持。他说,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赋能千行百业,尤其在农业领域,无人机等低空技术已成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
湖南省低空经济协会执行会长、湖南精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永坚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表示,当前既懂低空技术又懂数字农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搭建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平台,共商人才培养大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邹序树在致辞中表示,湖南作为农业大省,正全力建设农业强省,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的融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他介绍,省农业农村厅将重点发力三个方面:将低空农业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实训基地共建,完善服务体系打通培养、认证、就业全链条。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李仕宝在致辞中表示,智慧农业与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中央农广校将充分利用五级办学体系,通过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乡村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原所长童庆禧在致辞中指出,智慧农业的核心在于对农业、农作物、农田的全面感知,而低空遥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他呼吁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既懂农业又了解低空飞行和遥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二级教授谢志强在题为《释放低空新动能、绘就乡村新画卷》的主旨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指出低空经济是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流通协会理事长张天佐在题为《以智慧农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面向“十五五”,传统农业正在向技术密集、数据驱动、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转变。他强调,智慧农业将重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将智慧农业装备和技术大面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在代表发言环节,心意植保(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校长金海霖分享了公司在无人机技术培训方面的实践经验,强调实战教学的重要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经济产业与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沈映春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低空经济+农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龙育才介绍了无人机产教融合赋能数字农业生态的实践案例。
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斌则展示了低空经济如何助力智慧农业创新发展。
在湖南省低空经济大讲堂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产教融合”圆桌对话中,六位对话嘉宾围绕无人机农业场景应用的核心需求,深入探讨低空农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的落地、人才就业衔接机制的打通以及政策资本的协同赋能等关键环节,为低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建议。
大会最后,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秘书长陈国华宣读《全国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人才培育发展倡议书》。
倡议由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呼吁多方携手筑牢培育根基、企业赋能强化实操培养、各界联动共建良好生态,共同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人才培育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的融合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贡献低空经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