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宁县对脱贫户跨县务工交通补贴精准发放
“以前交通补贴要等大半年才能办,现在在外务工满三个月,每个季度都能申请,村干部主动通知,15天内钱就到账了!”近日,江西省武宁县石渡乡脱贫户卢某收到500元交通补贴后感激地说。
这一转变,源自武宁县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针对脱贫人口务工交通补贴专项整治,推出的一套精准发放机制。该机制通过构建“摸查—审核—发放”三链闭环,推动惠民政策从“被动审批”转向“主动服务”,让补贴发放更快、更准、更暖。
为切实推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武宁县精准聚焦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登记在册、具备就业能力且已在省外或省内跨县稳定务工满3个月的本省脱贫人口,按照省外500元/人/年、省内300元/人/年的标准,发放务工交通补贴。这笔钱虽不算多,却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脱贫群众外出就业的交通负担,传递着党委和政府“就业帮扶不断线”的政策温度。
专项整治中,当地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横向打通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库,将历年补贴发放名单与帮扶车间务工、公益性岗位人员信息进行交叉核验;纵向建立“乡镇台账梳理—电话随机抽查—入户实地复核”三级验证体系,累计核查2.3万人次,精准锁定漏享、错享人员。依托每月更新的务工监测数据,系统自动筛查新增符合条件对象,推动政策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关键转变。
“申报材料要附系统截图、村里公示5天、乡镇比对复核、县里最终审核,每一步都严丝合缝。”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创新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审机制,从源头防范虚报冒领风险。
针对以往“一年两批、到账慢”的痛点,武宁县将申报周期压缩为“季度申报”,结合每月务工数据筛查未申领人员,由村干部主动上门协助整理材料。同时,通过“一卡通”系统直拨到户,将发放周期从原来1个多月缩短至15个工作日。
“以前要自己跑好几趟交材料,现在村干部把表送上门,签个字就行,到账还有短信提醒。”在外省务工的监测户叶某感慨,服务的“加速度”让他真切感受到了温暖。
截至目前,武宁县通过“三链闭环”机制已精准发放交通补贴1412万元,惠及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超2.8万人次;专项核查共摸排问题66个,追回资金9500元,补发资金21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