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举办“文艺赋美乡村”乡村文化交流暨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培训成果展示活动
舞蹈、快板、笛子独奏、合唱,除了文艺表演,农民画展示、乡村咖啡、普洱茶……也吸引了不少人。11月22日,云南“文艺赋美乡村”乡村文化交流暨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培训成果展示活动在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乐居村举办,让“文艺赋美乡村”看得见。
此前,来自省内的15个州市27区县的“村歌、村舞”创新推广专题班的52名学员,通过40个课时培训,系统学习了民间村歌村舞解析、节目编导策划、歌曲舞蹈编排,进一步提升了学员乡村文化传承、技艺运用与创新发展能力。像这样的培训班,云南已连续举办6期,培训学员318人。
产业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乡风美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任务,文艺与乡村在发展方向上高度契合、深度融合,文艺赋美乡村空间十分广阔,内涵十分丰富,意义十分重大。今年,中宣部、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印发的《“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云南省拥有26个世居民族,世界遗产、非遗特色手工艺等自然与人文资源得天独厚,而乡土文化能人正是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云南各地结合实际,将文艺引入乡村,以文艺赋美乡村,为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激发出新活力新动能,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探索了新机制新路径。
据统计,云南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6万户、从业人员15.83万人,带动农户34万户,实现营业收入173.95亿元。面对高素质文艺人才缺乏、本土文化骨干老龄化,青年外流、技艺失传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快构建乡村文化人才的引进、培育激励机制,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文艺人才则是二者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今年以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积极开展农耕文化保护传承、诗歌曲艺创作、民间艺术、手工艺、村歌村舞等乡土文化人才培育,培养了一批乡村文艺创作者、乡村文化传播者和农文旅融合型产业带头人。
未来,云南将着力构建乡土文化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建立“文艺赋美乡村”人才库;健全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知名艺术家、文艺人才下乡帮扶共建;构建文艺志愿服务、结对共建、院团帮扶、志智双扶等机制,持续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挖掘培育乡村文化历史等多元价值,开展乡村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建设和本土人才培养,同时,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工作,提供发展平台,加强乡土文化能人跟踪培养、服务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