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条“圈粉”:青铜峡政企合力铺就富民路
初冬的青铜峡市邵岗镇同富村,一座现代化厂房内飘出阵阵粉香。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在洁净的车间内忙碌着,将刚刚包装好的豌豆粉、酸辣粉、马铃薯粉等一件件打包装箱。这些源自西海固的农产品,在这里完成了从原料到商品的蜕变,不仅畅销西北五省,更远销海外,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
青铜峡市投入扶贫资金500万元、社会资金120万元,将同富村的闲置厂房改造升级,引进了一家马铃薯淀粉精深加工企业。“改造好的车间让我们免费使用了3年!”宁夏昊顺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兑征感慨地说。这段宝贵的缓冲期,为企业扎根发展、扩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
车间里,全自动真空包装机高速运转,粉条蒸汽锅热气蒸腾。女工马兰花一边熟练地操作设备,一边笑着说:“在这里上班走几步路就到,每天能挣12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像她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女工有40人,月收入近5000元,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企业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租金收入,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这家企业的成功只是青铜峡市“百企帮千户”行动的一个缩影。全市上百家企业积极响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到这场造福乡亲的实践中。它们各展所长,精准对接农户需求:有的为帮扶户送去鸡苗、羊羔,发展养殖业;有的利用销售渠道,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还有的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为持续增收奠定基础。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帮扶机制持续升级:从“一企帮多户”到“一对多、多对多”,模式不断创新。策略始终围绕脱贫人口增收核心,通过“一户一策”的“滴灌式”精准帮扶,为企业与农户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从产业到生活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群众稳步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持续的政策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青铜峡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的9000余元增长到2024年的16000余元,年均增长率达16.05%,保持较高水平。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生活条件的切实改善。
如今,这家曾经依靠帮扶政策起步的食品企业已发展壮大,车间面积扩展到10余亩,新建了产品包装车间和研发中心,年产量达到2000吨,销售额近3000万元,纯利润200万元。产品种类也从传统的淀粉制品扩展到玉米鲜粉、新疆炒米粉等新品种。“我们要把‘小粉条’做成真正富民的大产业!”企业负责人兑征信心十足地说。
厂房外,满载产品的货车整装待发。车间里的机器声、村民的欢笑声,共同谱写了一曲政企民同心、携手振兴乡村的动人乐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条由政企合力铺就的富民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