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京举办
10月16日,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以“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为主题,集中推介粮食节约减损案例,旨在促进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助力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节约粮食、减少损耗是重要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介绍,据调查测算,近三年我国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在粮食储存环节,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在粮食产后服务方面,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较10年前下降了5个百分点;在粮食资源利用方面,组织制修订一系列质量标准,在高效用粮、提质减损的同时,有力促进了营养健康消费。
活动现场发布了一批从种植到收获、从田间到粮仓、从车间到餐桌全链条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示范价值的节粮减损典型案例。其中,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展示了黑土地保育与粮食丰产协同提升技术集成,可实现示范区平均增产6%-8%;铁岭市粮食科学研究所带来“风干仓+立体仓+‘主体赋能’技术服务”,推动农户储粮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打造智慧餐厅,精细化智能取餐,推动光盘行动。
刘焕鑫表示,推动粮食节约减损,要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要在全链条协同上下功夫,贯通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提高粮食节约减损效能;要在科技支撑上下功夫,加快粮食节约减损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和装备升级步伐;要在全民参与上下功夫,强化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普及健康膳食理念和知识;要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上下功夫。
这次活动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国家邮政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主办。现场同步举行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仪式和《中国粮食制度史》首发仪式,发布了爱粮节粮公益宣传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