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农业绿色观测守护天山北麓“绿色粮仓”
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的广袤农田里,有一个看不见的“智慧大脑”在默默支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站。作为新疆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奇台县近年来通过建好用好这一观测站,为农业绿色发展装上了“数字引擎”,让传统的“看天吃饭”转变为“看数据生产”,走出了一条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观测站的作用远不止监测。在奇台县,这个“农业智慧大脑”已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
在耕地保护方面,观测数据指导全县落实休耕10万亩、轮作12.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3.35万亩。节水灌溉环节,数据驱动的高效节水技术让全县超90%农田实现滴灌,年节水量达3200万立方米。
更令人欣喜的是,观测站助推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精准化。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人员可以精确计算出作物所需的肥料用量,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39.03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91.6%。农药使用量从2020年的292吨降至2024年的182吨,实现了“减量增效”。
观测站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奇台县通过与13家科研院所合作,依托观测站数据实施科技项目31个,选育出32个优质小麦新品种。
科技赋能下,“奇台面粉”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4个农产品跻身“品味新疆”好产品。全县累计认证绿色食品91个、有机食品1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6%。
产业链也在数据的驱动下不断延伸。观测站提供的品质数据,帮助当地企业构建起“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推动绿色农产品年销售额达23亿元。依托江布拉克5A级景区,农旅融合年接待游客49.36万人次,休闲乡村旅游收入5900万元。
从靠天吃饭到看数据生产,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奇台县通过建好用好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站,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里,绿色发展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可见的数据、可感的品质、可观的效益。
这座天山北麓的“绿色粮仓”,正以其生动的实践证明:当农业遇见科技,当绿色发展获得数据支撑,传统产业就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创造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