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与早阳村的消费帮扶记事
天意微凉,晨曦初露时,早阳村被一层轻柔的薄雾温柔地拥抱着。村委会前的空地上,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将一箱箱细心封装好的“土特产”搬上货车。白芸豆、腊肉火腿、大米、菌菇……这些源自深山的馈赠,不仅饱含着山乡人民的淳朴与热情,更续写着一段跨越十余载的深情帮扶篇章。
云南大理州云龙县苗尾乡早阳村生态环境优美,盛产高山茶叶、生态大米、精品水果、优质菌菇等农副产品,却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产品,常常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如何才能切实让村民们脱贫致富?答案在十年的时间里慢慢书写。
“还记得刚到早阳时,望着乡亲们淳朴而期盼的眼神,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大理卷烟厂驻村工作队员回忆起初到早阳村时的点点滴滴。从机器轰鸣的现代化车间,到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工作任务的转变意味着挑战,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驻村队员们迅速转变身份,挨家挨户走访,熟悉村情民意。
有了思路,关键在行动。工厂对消费帮扶模式高度重视:“这是能直接帮助对口帮扶地区村民们增收的好事,我们必须全力办好!”
驻村队员们与村“。”紧密协作,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他们一方面深入农户和合作社,严格筛选品控过硬、产量稳定的农副产品;另一方面,与乡政府共同协调包装、运输等环节,力求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优化成本,让利于农。
火腿、生态米、土鸡蛋、菌菇和贡菜走进了大理卷烟厂,职工积极参与,以消费助力乡村发展……村里有位大嫂高兴地告诉驻村干部:“以前养鸡下蛋自家吃不完也卖不掉,现在驻村工作队想法子帮我们卖出去,我又多养了五十只鸡,光卖鸡蛋一年就能多挣好些钱。”
“以前啊,咱们村这些‘土山货’都是自家吃自家用,偶尔拿到街上随便卖卖,谁能想到这些年真的帮我们赚大钱喽!”早阳村的杨慧永感慨道。据悉,仅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早阳村通过集体销售农特产品,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4万元以上,带动60多户群众增收12万元。
十年来,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与早阳村的消费帮扶模式共为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20余万元。如今,早阳村已经旧貌换新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一幢接一幢的乡村小墅后面,是一片连一片的庄稼田……原来,往来于城乡之间的每一袋米、每一颗菜,都真切地改变着一个村庄。
月色依旧,山路依旧,而早阳村的日子,正在一程接一程的温暖同行中,走向更明亮的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