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小学文凭的80后孤儿,咸鱼翻身成立3家公司,玩转农产品电商!
王亮的老家在沂源,他四岁就没了父亲,五岁的时候母亲也改嫁异地,从小跟着爷爷、叔叔婶婶一起长大。因为家境贫困,王亮初中没上完就跟着村里的大人外出打工了,一晃15年过去,这些年里他几乎尝试了所有能做的工作,玻璃厂,木器厂,大棚,服装厂……大大小小的公司换了十多个。
在外漂泊多年,他深知自己没有文凭没有技术,一直这样打工不是办法,永远都不会有出头之日。思来想去,他决定回到家乡做点小生意。
从摆路边摊开始的水果批发生意
一开始,王亮从摆摊卖水果做起,每天起早贪黑去批发市场贩水果,这样卖了有大半年,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朋友的水果价格比当地便宜很多,再三打探之下,朋友说是从网上定的。那个时候是2013年,大部分人还玩不转互联网,王亮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商机,于是他趁着朋友在手机上操作的时候偷师了几招,回头自己再仔细研究琢磨。
就这样慢慢地,他借助互联网,从两眼一摸黑的愣头青,转行成了一名水果代办。那时的他表面看起来是“老板”,但其实还是在打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个跑腿的,帮别人收点桃,葡萄,苹果,大姜什么的,来回两地奔波,却赚不到什么钱。
偶遇一亩田,生意逐渐“活”起来了
有一次去老家收货,王亮偶遇了广东的一名客商,挂着一亩田的工作牌,那时的他完全没听说过一亩田,于是就在百度搜索了一下,发现原来是一个可以买卖农产的平台,于是就注册了,偶尔在上边发几条信息,也没抱有太大的期望。
后来王亮闲时研究了一下一亩田上别的店铺,发现流量大销量高的店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以企业的名义注册的。一亩田上都是大宗批发生意,个人认证的店铺很难取得陌生客户的信任,如果有企业认证的话,流量会翻倍增长。这时王亮就已经在思考,自己或许也可以注册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2017年,王亮凭借着他们村当地的特色花生资源,联合多家种植户大户,依托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昌乐亮亮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终于申请了企业认证,慢慢地,店铺开始有流量了,但是和别人的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开通牛商通,生意越做越大
偶然的机会,一亩田平台的工作人员郝明辉给王亮打电话沟通,那个时候牛商通产品刚刚推出,王亮听说牛商通可以提高店铺诚信度,也能增加曝光率,获得更多流量,他毫不犹豫地就开通了,成为了牛商通的第一批试用客户。
牛商通的效果果然很好,自从开通之后,每天访问店铺的客户量络绎不绝,采购量几乎爆满,不仅货走得快了,价格也提上去了,农户同比平时每斤能多收入2毛钱。

由于店铺客户越来越多,单一的品种逐渐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王亮意识到,产业化发展才是企业做大的路径。于是王亮开始大量整合资源,他积极请教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花生育种基地的专家,跑遍了当地的花生农业机械厂家、化肥农药厂家和花生收购厂商,借助在一亩田平台积累的大量资源与人脉,做起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帮扶全国各大基地合作社、个人农场和有机生态园。
随着公司的体量越来越大,现有的经营品类太过狭窄,已经跟不上公司的发展脚步,于是2019年3月,王亮又注册了潍坊微网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以全新的面貌入驻一亩田平台,短短一年的时间,线上线下共创下100万的营业额。
一亩田平台,会用才有用
王亮在一亩田上的生意做得这么大,可能有的人就想了,每年所需要的推广费肯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其实恰恰相反,据王亮的生意顾问郝明辉说,王亮厉害就厉害在,他在一亩田上的消费并不高,只是很会利用平台方方面面的资源,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曝光量。
一亩田平台会经常举办各种销售活动,很多活动只有牛商用户才可以参加。王亮说,提起这个,还要感谢自己的客户顾问郝明辉,每次平台有了新的动态,郝明辉就会及时通知他参加,他自己也经常关注一亩田的各个版块,没事就研究琢磨,尝试新的功能。
王亮说,他是镇上第一个干电商的,第一个正式使用的电商平台就是一亩田,他不仅通过一亩田卖出了自己的农产品,当地老百姓如果有滞销的情况,他也会通过自己的一亩田店铺帮忙售卖,不仅如此,他还参加了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的志愿服务队,向当地老百姓巡回宣讲农产品电商的好处,想让家乡更多的人像他一样,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我感恩一亩田平台给我了现在的一切,我相信一亩田平台能实现更多人的致富梦,让农民脱贫致富,不惧艰险前行,一直奋斗在路上,为了美好明天,我们一起共创辉煌!”
点一点,卖货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