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青年,90后的他们如何走出自己的农业创新路
在农业行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爱农业、懂技术,他们善经营、有朝气,一边玩得转直播带货,一边开店批发样样精通。他们就是:农业新青年。同时据一亩田后台数据,在平台上开店卖货的商家,年轻人占比越来越高,青年,已经成为农业行业的主力军。
1992年,裴小玲出生于内蒙古,别看她年龄不大,从事蔬菜批发行业已经有七八个年头,目前在西安新桥市场有6个蔬菜批发档口,主做黄瓜、玉米、土豆和山东杂菜等,出货量稳定。就拿最近刚上市的云南土豆来说,裴小玲的档口每天出货量可以达到3--4挂车,加起来超过100吨,加上其他蔬菜,一天下来,档口流水至少十几万元。
裴小玲在西安读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西安新桥市场,成了市场的一名财务人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后,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果断辞去办公室工作,投身蔬菜批发行业,裴小玲有活力有想法肯吃苦,很快就在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近些年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她逐渐发现,想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光靠吃苦耐劳是行不通的。她创业五年,孤军奋战,面对经验多、人脉广、资金实力强大的“同行”,裴小玲的市场占有率增长乏力,档口规模止步不前,而她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进货渠道不稳定,很影响批发生意。直到2019年,她接触了一亩田代卖平台,通过平台可以直接对接产地,批发生意的货品来源得到保证,再也不用担心供货问题:“货量充足的时候,我的档口基本月月不断货,月月不休息。”
听起来赚得多,但蔬菜批发生意,赚的是辛苦钱。每天凌晨3:30,万家灯火还未亮起,裴小玲已经起床到档口开始一天的忙碌。凌晨4点到上午9点,是批发档口最忙的时候,商超、零售小贩、餐饮店等进货商都涌入批发市场,询价、问价、点货、装车,这时候档口老板就必须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全面照应生意。到下午六点,档口的出货生意才算告一段落,但是回家之后还要清账结款,365天几乎天天如此。
当问到为什么放弃稳定的办公室工作,选择这一行时,裴小玲说她不喜欢上班的拘束,自己当老板虽然累,但很自由。刚开始的时候不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时间,但是一想到是给自己拼事业,就又有干劲了,也是创业的动力支撑自己走过生意的低迷期。
“说到这里真的很感谢一亩田,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代卖的老路越来越难走,一亩田不仅帮我解决了货源问题,也从思维方式上让我有了全新的战略眼光,最终成功走出瓶颈期”。裴小玲笑着说到。未来,裴小玲还想在批发生意之余发展电商事业,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风险,也能进一步扩大生意规模。
蔡俊杰:上学挣钱两不误
大四学生1单卖出10万棵果苗!
以父辈的农业人来说,但凡孩子有出息肯读书,定不会让他“继承衣钵”,至少要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但自从90后、00后长大工作,孩子们多半会选择回乡创业,宁愿受苦受累也要自己当老板,或者帮衬着家里做大家业。还在上大四的97年小伙子蔡俊杰,就是其中之一。
从大三起,蔡俊杰在一亩田上开通店铺 “漳州信誉苗木总场”,开始为家里的果苗生意找客源。经营了1年多,现在平均1天能接1单,客户大部分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要货1000棵起的大单采购商,甚至有名温州的客户一次性订了10万棵凤梨释迦,实实在在帮助家里解决了不少销售难题。
在蔡俊杰的家乡、著名的花果主产区——福建漳州,父亲和二叔、三叔一起经营果苗生意有30多年了。他们一起成立了漳州信誉苗木总场,有育苗基地近百亩,果苗品种齐全多达100多种。除了常见的桃苗、枣苗外,还有一些从泰国和越南引起的热带水果品种,比如菠萝蜜和榴莲等,甚至还有一些市面上很难找到的品种(冰淇淋果、凤梨释迦等),都能从这里买到,应有尽有。
正因为蔡俊杰家里的果苗很齐全,所以有一些国外的客户闻讯而来,争着要购买蔡家的果苗。有一次,一名巴基斯坦的客户想要6000棵红肉火龙果苗和1000棵红心芭乐苗,通过中介的引荐来到产地看货,对果苗很满意,最终交易顺利达成。
由于蔡俊杰在外地上学,少有时间能回家里打点生意,所以他才想着借农业电商的大好形势,趁机发力,打开线上卖货渠道,把线上生意做起来。蔡俊杰的朋友了解到他的初衷后,就把自己正在使用的一亩田推荐给他。
一开始,蔡俊杰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经营。除了跟朋友请教外,他还花了很多时间自己研究,也保持着跟一亩田工作人员的沟通。在生意顾问杨宁那里,蔡俊杰了解到,店铺打理得好不好,跟曝光力成正比。曝光力有12评分,想要提升该评分,就得提高店铺的刷新、标题、图片、产品描述等因素的完成度,每一项的完成度越好,总曝光力评分才会越高。因此,蔡俊杰听从了杨宁的建议,用心打理店铺,效果很明显,一些有购买意向的客户前来询单。
看到效果后,蔡俊杰想要获得更多流量,就开通了一亩田牛商通,成为了牛商。在生意顾问杨宁的指导下,蔡俊杰不但很快学会了做推广,而且知道了花更少的钱获取精准用户的技巧。最初蔡俊杰每天花一百多元的田币来设置好几个关键词,结果转化并不高。后来杨宁告诉他,设置关键词“果苗”,要比“苗木”获取的精准客户多,而且花费更少。蔡俊杰改进后,转化率大大提高,也积累了很多大单客户。
一名温州老板想要采购一批凤梨释迦果苗,市面上卖得不多,货源很难找。后来通过一亩田找到了蔡俊杰,了解到他这里有,很快来到产地看货,对果苗非常满意,当场订购10万棵。目前,蔡俊杰已经为其发出了2万棵。
孙建成:从0到1,争取做到100
用技术改变中国农业!
95年的内蒙男孩孙建成是豆牛研发部的一名技术人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果蔬检测识别方法,别看他年龄小,目前已经提交了两项专利认证申请,在今年的知识产权日还获得了公司大奖。
孙建成19年研究生一毕业就来到了一亩田。之所以选择如今的研究方向,是因为在来到一亩田后,孙建成发现了在豆牛业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货主发的货,规格和市场匹配不够精准,并且受业务员经验和主观性的影响,验货员对货品的分级往往不够统一和标准化。这些都导致了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地位不对称问题,使得代卖具有更大的主导权,货主处于被动地位。孙建成想,如果能研发出一种技术,让货主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知道自己的货是什么等级,适合卖到哪个市场,这样货主和豆牛业务员都能节省很多精力。
博洋甜瓜的分割与测量样例
据孙建成介绍,视觉智能在自动驾驶等领域发展迅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而在农业领域中应用很少,很多环节仍然高度依赖人工,导致成本高效率低。加上当前场景领域下技术发展不够成熟,一些场景技术难题还没有人能解决,如复杂环境下对带包装果蔬的品类识别不够准确、规格识别与品质分级不够可靠等,这些都让他暗下决心要让农业领域这种现状作出改变。
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孙建成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难,比如此前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太少,缺少可借鉴的先进经验;技术方面识别太慢、系统对果蔬外观缺陷判断不够精准等。
博洋甜瓜测量样例
令孙建成印象最深刻的是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视频和图片素材,但是既有数据获取来源不能满足需求,线下的同事一共发来6000多个视频,只有千分之一能用,网络上的视频质量又太差。于是孙建成便决定自己前往批发市场进行拍摄,他得意地说:“早上五点钟起床去新发地,一天就拍了几百条,各个品类的都有了。”这件事也让孙建成体会到,做技术并不是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也要时常接触业务一线进行实践,这样能更快地让算法和理论落地。
果蔬视频智能验货技术应用场景
“我研究生一毕业就来到一亩田了,能很快地从学生过度到工作状态,多亏了同事和领导的帮助。这两年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我的个人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深知要想把技术从理论应用到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现在我们只是从0做到了1,接下来还要为了从1到100继续努力。”
“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新时代的农业新青年,带着新技术、新理念,改变了传统农耕方式,为农村注入新鲜力量,让农业承载更多想象,让古老的大地开出新的花朵,未来,会有更多年轻血液的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