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县:见方寸菜畦,知大美之著
浙江的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如今,这种大美还体现在乡村细微处的边角地、荒废地,仿佛细枝末节,却能见微知著。在递铺街道安城村的安置小区里,这方“安心菜园”名副其实,昔日一度垃圾成堆,杂草长到半人高,如今承载着65户搬迁村民的乡愁,冬种萝卜白菜,夏换南瓜冬瓜,不仅美了环境、换了模样,还让邻里之间因菜结缘,互赠收成,俨然成了连接彼此的绿色纽带。
这正是安吉近两年推进“三美一新”工作的生动写照。所谓“三美一新”,即打造提升“美丽田园”、规划推进“美丽庭院”、普及推广“美丽菜园”,以及打造农村“和美小区”新气象,从老百姓身边的小切口入手,重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格局,推动乡村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
“美丽菜园”顾名思义,剑指种植杂乱、布局混乱、环境脏乱的菜园,统一规划,突出集约环保,倡导共享共用、农民受益的原则。由此一来,不仅盘活了荒废零散的边角地,更改善了村容村貌,还实实在在满足了百姓种菜的生活习惯,既种出了新风景,也种出了新风尚。
瞧,安城村安置小区的这块菜园,拢共约20亩,被均匀划分为众多小地块,菜畦间铺设40公分宽的步道,便于行走和采摘,从土地平整、设施改造到装点装扮等,总投入不到40万元,却治好了一块“伤疤”,换来了赏心悦目。“过去,老百姓为了抢地方,常会发生毁绿种菜、占道种菜等情况,没少发生矛盾纠纷。这下好了,边角地有人管、村民有地种、邻里讲情谊,真是一举多得。”村干部陈璐眉开眼笑说道。
据介绍,“美丽菜园”怎么建,县里有整套标准,分为一级和二级指标。前者言简意赅,归纳为“四个不”——浇菜不挑水、农资不淋雨、摘菜不沾泥、环境不脏乱,后者则细化不少,讲清楚具体怎么干。比如光栅栏圈围的用材,倡导美观与实用,充分采用木材、竹篾、砖瓦等乡土建材,或者废物利用彰显“村味道”,至于形状因地制宜,长条的、方形的、放射式、几何式,总之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现美美与共。
很快,在众人事情众人商的集体智慧下,经营型、观赏型、共享型和安置型等各具特色的“美丽菜园”接踵而至。在溪龙乡溪龙村,一片5亩大的共享菜园尤富巧思。村党支部书记陈超众如数家珍:“土地咋分?我们采取抽签,公平公开,谁都服气。这里是工具房,那边还有两口蓄积雨水的小池,方便得很。还有你看,每块地头清晰标注农户的姓名和电话,游客要是想买,直接联系就好。农村人勤快,自家吃不完,卖给人家还能有钱赚。”
从实际需求出发,让村民用得舒心,是梅溪镇路西村党支部书记施明锋在建设“美丽菜园”时的首要考量。此处菜园虽然只有区区3亩,可动足脑筋后,恁是螺蛳壳里做出道场来。“菜园距离房屋有一定距离,考虑到村中老人较多,我们便为每块菜地安装水龙头,铺设管网直连水井。”施明锋随意打开一个龙头,哗哗直流,类似的细节还有不少。碰到正在捯饬菜地的老百姓,个个都称赞这真是干了件大好事。
“安吉县提出奋力开辟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新境界,干净整洁、亮丽有序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是底色。而‘美丽菜园’的价值,远不止于改善了环境,还有成为邻里交往的和美空间、城乡互动的交往空间,也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细微处诠释着‘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斌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安吉全县已累计打造了800个“美丽菜园”,其中有100个属于精品级,并且无需党委政府多加推动,正蔚然成风,让越来越多的边角地化作装下乡愁与共富的“幸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