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虾养殖的基本周期
对虾养殖从虾苗投放到商品虾出塘,通常需要 70~120天,具体时间取决于品种、养殖环境、管理水平和市场需求。以我国主要养殖品种 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 为例,在适宜的水温(25~32℃)和良好的管理条件下,一般在 养殖80~100天 即可达到上市规格(体长10~15cm,体重15~30g)。
1.1 品种影响周期
-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快,适应性强,主流养殖品种,养殖周期约80~100天。
-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耐低温,适合北方养殖,周期略长,约90~120天。
-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个体大,生长较慢,周期可达120天以上。
📌 权威参考:《水产养殖技术规范——对虾养殖》(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2022年修订版)
http://www.fao.org/zh渔业/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二、对虾养殖全过程技术操作指南
2.1 养殖前准备
(1)选址与建池
-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的区域。
- 池塘面积建议为 3~10亩,水深1.5~2米。
- 底部平整,设置中央排污系统。
(2)清塘消毒
- 每亩用 生石灰50~80kg 或 漂白粉10~15kg 消毒。
- 晒塘7~10天,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3)水质调控
- 注水后使用 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 调节水质。
- pH值控制在 7.5~8.6,溶解氧保持在 4mg/L以上。
2.2 虾苗投放
(1)虾苗选择
- 选择健康、规格整齐(体长0.8~1.2cm)、活力强的 SPF(无特定病原)虾苗。
- 投苗密度:南美白对虾 每亩投放6~8万尾,斑节对虾 每亩3~5万尾。
(2)投放时机
- 水温稳定在 22℃以上 时投放,避免早晚温差过大。
- 投苗前进行 试水,确保水质稳定。
2.3 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 前期(1~30天):使用 虾片、粉料,每日投喂4次。
- 中后期(30天后):使用 膨化颗粒饲料,每日投喂3次。
- 投喂量控制在 体重的3%~8%,根据摄食情况调整。
(2)水质监测
- 每日监测 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
- 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 10%~20%。
- 使用 EM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 调控水质。
2.4 病害防控
(1)常见病害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 肝胰腺坏死病(AHPND)
- 弧菌病
(2)防控措施
- 定期检测水质与虾体健康。
- 饲料中添加 免疫增强剂(如酵母多糖、维生素C)。
- 一旦发现病虾,立即 隔离、停料、消毒处理。
2.5 收获与销售
(1)判断上市时机
- 规格达到市场要求(一般 15~30g/尾)。
- 虾体颜色鲜亮、活动力强、肠道饱满。
- 可通过 抽样测定平均体重 判断是否达标。
(2)收获方式
- 分批捕捞:利用地笼网捕大留小,减少密度压力。
- 一次性清塘:适用于养殖周期结束或病害严重时。
三、对虾养殖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投喂:易导致水质恶化、虾体消化不良。
- 定期巡塘:观察虾的活动、摄食、水质变化。
- 防止应激反应:换水、用药、天气突变等易引发虾体应激。
- 合理密度:密度过高会增加病害风险。
- 病害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大面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