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对虾是否可以养殖?
海对虾(学名:Penaeus monodon),又称斑节对虾,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重要经济虾类。根据中国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http://www.fishery.gov.cn),海对虾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养殖的海水虾类之一。
海对虾不仅天然资源丰富,而且具备良好的养殖适应性,广泛应用于海水养殖和咸淡水养殖系统中。因此,海对虾是可以进行人工养殖的,并且在东南亚、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已有成熟的养殖体系。
二、海对虾的主要养殖模式
根据养殖环境和管理方式,海对虾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养殖模式:
高位池养殖
- 特点:池底高于海水位,依靠水泵进排水,便于水质控制。
- 优势:养殖密度高,产量稳定,适合集约化生产。
- 技术要求:需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增氧系统和水质监测设备。
低位池塘养殖
- 特点:利用自然潮汐进排水,养殖密度较低。
- 优势:成本低,适合小规模养殖户。
- 技术要求:需注意潮汐规律和病害防控。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 特点:采用封闭式水循环系统,自动化程度高。
- 优势:可全年养殖,不受季节影响。
- 技术要求:需配置生物滤池、紫外消毒、自动投喂等设备。
三、海对虾养殖的具体操作步骤
1. 养殖场地选址与建设
选址要求:
-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 水源充足,无重金属污染;
- 土壤为沙壤或黏土,保水性好;
- 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口。
池塘规格:
- 单池面积建议为3-5亩;
- 池深1.5-2米,池底坡度为1%-2%;
- 设置中央排污口和溢流口。
2.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来源:
- 优先选择农业部推荐的优质种苗基地(如广东海洋大学种苗繁育中心);
- 苗种规格应为P10-P15(体长1.0-1.5cm);
- 健康指标:体色透明、反应灵敏、肠道清晰。
放养密度:
- 高位池:8-10万尾/亩;
- 低位池:3-5万尾/亩;
- 工厂化养殖:15-20万尾/立方米。
3. 水质管理
关键指标控制:
- 盐度:20‰-30‰;
- pH值:7.8-8.6;
- 溶解氧:≥4mg/L;
- 氨氮:≤0.5mg/L;
- 亚硝酸盐:≤0.1mg/L。
水质调控措施:
- 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
- 每天监测水质变化,必要时换水;
- 增氧机24小时运行,保持溶氧充足。
4. 饲料投喂管理
饲料种类:
- 幼虾期:粉状配合饲料;
- 中后期:颗粒饲料,蛋白含量35%-40%;
- 可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
投喂方法:
- 每日投喂3-4次,早、晚为主;
- 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8%,视生长阶段调整;
- 设置饲料台观察摄食情况,避免浪费。
5. 病害防控
常见病害:
- 白斑综合征(WSSV)、黄头病、肝胰腺坏死症等;
- 多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
防控措施:
- 苗种检疫,确保无病毒携带;
- 定期消毒池塘(生石灰、漂白粉);
- 出现病虾立即隔离,使用中草药或抗生素治疗(需遵医嘱);
- 推广“健康养殖+生态防控”模式(参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手册》)。
四、收获与销售
收获时间:
- 一般养殖周期为90-120天;
- 体重达到20-30g/尾即可上市。
收获方式:
- 使用地笼网或排水干塘法;
- 保持虾体完整,避免机械损伤。
销售渠道:
- 可销往批发市场、超市、餐饮企业;
- 也可加工成冷冻虾仁、虾干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