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作为一种重要的豆科蔬菜作物,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广泛种植。然而,扁豆枯萎病(Fusarium wilt)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扁豆枯萎病怎么样防治,从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到综合防治措施,帮助种植户科学防控,保障扁豆健康生长。
一、扁豆枯萎病的症状识别
扁豆枯萎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引起。病害多在开花结荚期发生,初期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变黄,随后整株逐渐萎蔫,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要点:
- 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原传播。
- 注意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
- 土壤消毒是关键,尤其是连作地块。
二、扁豆枯萎病的传播途径
该病害主要通过土壤、种子、灌溉水和农具传播。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连作田块发病率高。因此,轮作倒茬和土壤处理是防治该病的重要基础。
建议措施:
- 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
- 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 灌溉应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大水漫灌。
三、化学药剂防治方法
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病前,使用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是控制枯萎病的重要手段。
推荐药剂及使用方法:
多菌灵(Carbendazim)
- 剂型:50%可湿性粉剂
- 用量:每亩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 使用方法:发病初期喷施,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
- 注意事项:避免与碱性农药混用,注意轮换用药。
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
- 剂型:70%可湿性粉剂
- 用量:每亩6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 使用方法:发病初期叶面喷雾,重点喷施茎基部。
- 注意事项:安全间隔期为7天,避免高温时段施药。
恶霉灵+福美双复配剂(如恶霉福)
- 剂型:30%水剂
- 用量:每亩80毫升兑水60公斤灌根
- 使用方法:发病初期灌根,重点防治土壤传播。
- 注意事项:灌根时注意药液渗透到根部,避免药液流失。
生物菌剂防治
- 推荐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制剂,每亩200克拌土撒施或灌根,具有良好的土壤抑菌和促生效果。
四、农业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枯萎病的扁豆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市场上如“绿龙1号”、“扁豆王”等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可有效减少种子带菌传播。
3. 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可在种植前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
4. 合理密植
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植株过密导致湿度过高,利于病害发生。
五、综合防治策略
建议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结合农业、生物、化学等措施,形成系统防控体系:
- 播前处理:选用抗病品种 + 种子消毒 + 土壤消毒。
- 生长期管理:合理密植 + 科学施肥 + 及时排水。
- 发病期防治:轮换使用杀菌剂 + 生物菌剂灌根。
- 病株处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病穴撒施石灰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