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参鸡?
沙参鸡是一道融合药膳与美食的经典养生菜肴,以优质鸡肉搭配中药材北沙参为主料,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尤其适合秋冬季节或气候干燥时食用,不仅味道鲜美,还能增强体质、缓解疲劳。其中,“沙参”特指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是中医常用的补益药材,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特别适用于肺燥干咳、咽喉不适、胃阴不足等人群。
这道菜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在北方地区备受推崇。通过科学搭配和精细烹调,沙参鸡既能保留食材营养,又能激发深层风味,是一道兼具食疗价值与家庭温情的佳肴。

食材选择与处理方式
主要食材清单:
- 土鸡或老母鸡 1只(约1.5公斤)
- 北沙参 30克(干货)
- 枸杞 10克
- 红枣 6颗(去核)
- 姜片 5片
- 清水 1500毫升
辅料调味比例:
- 料酒:2汤匙(约30ml)
- 盐:适量(建议最后放,每500ml汤加1.5克盐为宜)
- 白胡椒粉:少许(可选)
关键食材处理要点:
鸡肉处理:选用新鲜土鸡或冷冻后解冻充分的老母鸡。宰杀后去除内脏、鸡头、鸡爪尖和多余脂肪。重点在于“焯水去腥”——将整鸡切块(也可整只炖),放入冷水锅中,加入1汤匙料酒和3片姜,大火烧开煮3分钟,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切勿用冷水冲,以免肉质收缩影响口感。
北沙参处理:北沙参为干燥根茎,需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钟至软化,期间换水1~2次,去除表面泥沙和杂质。注意不要长时间浸泡超过1小时,以防有效成分流失。
辅料处理:红枣洗净后用剪刀剪开去核(防止上火);枸杞仅在出锅前10分钟放入,避免久煮破坏营养;姜切厚片,有助于驱寒提鲜。
分步调理流程详解
第一步:备料与预处理(耗时:40分钟)
将所有主料按上述方法清洗、切块、焯水、泡发完毕,分类放置备用。此环节不可省略,直接影响成汤的清澈度与药效释放。
第二步:入锅炖煮(推荐使用砂锅或陶瓷炖盅)
- 将处理好的鸡块放入砂锅中;
- 加入泡好的北沙参、姜片、红枣;
- 倒入1500ml清水,水量以没过食材3厘米为宜;
- 加入2汤匙料酒,搅拌均匀。
关键诀窍一:一定要冷水上锅!这样能缓慢析出鸡肉中的血沫和异味,使汤色清亮不浑浊。
第三步:火候控制(总炖煮时间:1.5~2小时)
- 大火烧开后,立即转小火慢炖;
- 保持微沸状态(即汤面轻微冒泡即可),盖上锅盖留一条缝隙排气;
- 炖1小时后检查一次,如有浮沫可用勺子轻轻撇去;
- 继续炖30~60分钟,直至鸡肉酥烂、香气浓郁。
关键诀窍二:全程忌用大火猛煮,否则会导致蛋白质剧烈变性,汤体浑浊且口感柴硬。
第四步:调味与收尾
- 炖足时间后,先尝一口汤,再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盐(建议从5克起逐步添加);
- 放入枸杞,继续小火煮10分钟;
- 可依个人喜好撒少许白胡椒粉提香;
- 关火,静置5分钟后即可盛出享用。
关键诀窍三:盐必须最后放!过早加盐会使鸡肉蛋白质凝固,导致肉质变紧、不易炖烂,同时影响北沙参有效成分溶出。

沙参鸡的多种吃法与搭配建议
吃法一:原汁原味喝汤吃肉
最经典的方式是直接饮用热汤,搭配鸡肉食用。老人小孩均可受益,尤其适合咳嗽初愈、口干舌燥者。每日一碗,连续食用3~5天可见明显改善。
吃法二:配米饭或面条
将炖好的沙参鸡汤浇在米饭上,做成“药膳鸡饭”,或作为汤底煮手工面,增加风味层次的同时提升营养价值。
吃法三:二次加工成炒菜
剩余的鸡肉可撕成丝,与青椒、洋葱快炒,加入少量酱油调味,制成一道低脂高蛋白的小炒菜,避免浪费。
搭配建议:
- 宜搭配清淡蔬菜如白菜、菠菜、山药等;
- 忌与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油腻烧烤同食;
- 不建议与萝卜同食,因萝卜破气,可能减弱北沙参补益作用。
注意事项与适用人群
✅ 适宜人群:
- 肺燥干咳、咽喉干痒者
- 胃阴不足、食欲不佳者
- 秋冬季节需要润燥养生的人群
- 体虚易感冒的中老年人
❌ 禁忌人群:
- 感冒初期发热者(风寒或风热表证未解)
- 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北沙参性偏寒凉)
- 对中药材过敏者慎用
⚠️ 温馨提示:孕妇食用前请咨询医生,儿童用量减半。

总结:让沙参鸡成为你的家庭养生常备菜
沙参鸡不仅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药膳,更是中华饮食智慧的体现。通过合理选材、规范处理、精准火候与科学调味,每个人都能在家轻松复刻这道滋补佳品。记住三大关键诀窍:冷水下锅、最后加盐、小火慢炖,就能做出一锅清润甘甜、营养满满的北沙参炖鸡。
无论是日常调理还是节令进补,沙参鸡都值得列入你的健康食谱。坚持食用,润肺养胃,由内而外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