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术片?从产地到加工的科学认知
白术片,是中药材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经采挖、洗净、去须根后,切片干燥而成的饮片形式。作为中医“健脾第一药”,白术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尤以浙江于潜所产的“于术”最为道地,品质上乘。其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是中医临床和日常食疗中广泛应用的重要药材。
白术片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白术内酯(Atractylenolides)、挥发油(如苍术酮)、多糖类及氨基酸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活性物质共同赋予了白术片多种生理调节功能,尤其在增强脾胃功能、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等方面表现突出。

核心功效一:健脾益气,改善脾胃虚弱
白术片最核心的功效在于“健脾”。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运化水谷精微。当脾气虚弱时,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饭后腹胀、大便稀溏、倦怠乏力等症状。白术片通过增强脾胃运化能力,促进营养吸收,从根本上调理体质。
临床研究显示,白术多糖可显著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小肠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同时,它还能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如升高胃动素(MTL),降低抑胃肽(GIP),从而改善胃肠动力,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
对于长期饮食不规律、节食减肥或慢性胃肠炎人群,每日用5–10克白术片煮水代茶饮,可有效缓解脾虚症状,提升体力与精神状态。
核心功效二:燥湿利水,辅助调控体重与水肿
白术片具有“燥湿健脾”的双重作用,特别适用于湿气困脾型体质。这类人群常有舌苔厚腻、头身困重、面部浮肿、下肢沉重、大便黏滞不成形等表现。
现代研究证实,白术中的苍术酮和白术内酯Ⅲ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促进钠离子排泄,减轻组织水肿。更重要的是,白术并非单纯“排水”,而是通过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从源头减少“湿”的生成——即中医所说的“治湿必健脾”。
例如,在经典方剂“五苓散”和“参苓白术散”中,白术均为君药之一,用于治疗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及肥胖伴代谢异常者。日常可用白术片搭配茯苓、陈皮各10克,煎汤饮用,每周3–4次,有助于体内湿气排出。

核心功效三:增强免疫,调节肠道微生态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白术片不仅作用于消化系统,还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其主要活性成分白术多糖(AMP)已被证实能够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提升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一项发表于《中国中药杂志》的动物实验表明,连续灌胃白术多糖7天后,小鼠血清中IgG、IgM抗体水平明显上升,脾脏指数增加,提示免疫器官功能增强。
此外,白术还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研究发现其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过度生长,从而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预防“肠漏”引发的慢性炎症。
因此,对于易感冒、术后恢复期或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的人群,适量使用白术片有助于重建免疫-肠道轴平衡。
使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白术片虽属药食同源范畴,但仍需辨证使用。推荐用法如下:
- 日常保健:取白术片5–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15分钟,可加入少量红枣调和口感,每周饮用2–3次。
- 配伍应用:与山药、莲子共煮粥,适合脾虚腹泻者;与黄芪同泡水,适用于气虚自汗、易疲劳人群。
- 禁忌提醒:阴虚内热(如口干舌红、潮热盗汗)、实热便秘者慎用;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助燥伤阴。
选购时应选择断面黄白、质地坚实、香气浓郁、无霉变虫蛀的优质白术片,优先选择正规渠道标注产地与检测报告的产品。

结语
白术片作为传统健脾要药,凭借其明确的药理机制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在现代营养健康领域持续焕发新生。无论是调理脾胃功能、祛除体内湿气,还是增强免疫力、维护肠道健康,白术片都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认知其功效,合理应用于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以食养正,以药辅治”的中医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