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裙竹荪,素有“菌中皇后”之美誉,其洁白如裙的外形、清脆爽口的质地,深受美食爱好者青睐。然而,不少人在烹饪时会遇到一个难题——竹荪自带一股特殊气味,处理不当便会影响整道菜的风味。如何有效竹荪去味,保留其鲜嫩口感?本文将从选材、泡发、去味、烹饪到搭配,手把手教你完成一道无腥无涩、清香扑鼻的竹荪佳肴。
一、认识长裙竹荪与异味来源
长裙竹荪是竹荪中最常见且品质较高的品种,多产于南方竹林,采摘后需经干燥处理。其异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菌体自身含有的挥发性硫化物,类似“土腥味”或“药味”;二是干制过程中吸附的环境气味。这些味道若不妥善处理,即便搭配再好的食材也会被“带偏”。
因此,“竹荪去味”不仅是提升口感的关键步骤,更是激发其天然鲜美的前提。
二、食材准备与选择标准
所需食材:
- 干长裙竹荪:50克(约8~10朵)
- 清水:1000毫升(用于泡发)
- 白醋:1汤匙(约15ml)
- 生姜片:3片(约10克)
- 料酒:1汤匙(约15ml)
- 盐:适量(用于冲洗)
选购要点:
- 优选色泽乳白、菌裙完整、无霉变碎屑的干品;
- 气味应为淡淡菌香,避免有刺鼻酸味或潮湿霉味;
- 菌盖(顶部深色部分)应较小,过大者异味更重。
三、五步精准去味法:操作详细分解
第一步:温水+白醋+姜片浸泡(关键去味环节)
将干竹荪放入大碗中,加入1000毫升温水(60℃左右),水量以完全淹没为宜。随后加入1汤匙白醋、3片生姜、1汤匙料酒,搅拌均匀后盖上保鲜膜,静置25~30分钟。
✅ 关键诀窍:白醋能中和碱性异味物质,生姜和料酒则可吸附并分解挥发性硫化物。温水而非冷水,有助于快速软化组织,促进异味析出;但水温不可超过70℃,否则会导致菌裙收缩断裂。

第二步:剪除菌盖与根部硬结
泡发完成后,轻轻捞出竹荪,用厨房剪刀剪去顶部深褐色菌盖(即孢体头),此部位异味最浓,必须去除。同时剪掉底部约1厘米的硬质基部,该处常带有泥沙且质地粗糙。
✅ 关键诀窍:剪菌盖时动作要轻,避免撕裂菌柄。可用手指轻捏顶端,确认已完全松软后再剪,防止残留硬芯影响口感。
第三步:流水冲洗+盐搓洗
将处理后的竹荪放入滤网中,用流动清水冲洗2~3分钟,重点冲刷菌褶内部。然后撒入一小撮食盐(约3克),用手轻轻揉搓10秒,利用盐的微磨作用带走粘液与杂质。
✅ 关键诀窍:盐搓后务必彻底漂净,否则残留盐分会干扰后续调味。此步骤可重复一次,确保无滑腻感。
第四步:沸水焯烫定型去腥
锅中烧开水,加入2片生姜、1段葱白、1茶匙料酒,水沸后放入竹荪,焯烫40秒~1分钟,至菌体完全舒展、颜色变亮即可捞出,立即投入冰水中冷却。
✅ 关键诀窍:焯水时间宁短勿长!超时会导致菌裙软烂、失去脆感。冰水浸泡能让竹荪迅速降温,锁住弹性,同时进一步逼出残余异味。
第五步:沥干备用,进入烹饪阶段
将冷却后的竹荪取出,平铺在厨房纸巾上吸干水分,或使用漏篮自然沥干。此时的竹荪已无异味,质地清脆,可用于多种菜肴制作。
四、推荐吃法:清炖竹荪鸡汤(去味成果检验菜)
食材:
- 处理好的长裙竹荪:50克
- 土鸡半只(约600克)
- 枸杞:10克
- 红枣:5颗
- 姜片:3片
- 清水:1500毫升
- 盐:3克(最后调味)
步骤:
- 土鸡切块焯水去血沫;
- 锅中加水、鸡块、姜片、红枣,大火煮开转小火炖40分钟;
- 加入竹荪与枸杞,继续炖15分钟;
- 关火前加盐调味即可。
✅ 关键诀窍:竹荪一定要最后15分钟加入,避免久煮失脆。成品汤色清澈,竹荪清香自然融入鸡汤,毫无杂味。

五、其他美味吃法推荐
- 凉拌竹荪:焯好后配蒜泥、香醋、辣椒油、香油,清爽开胃;
- 竹荪炒虾仁:快火爆炒,保持脆嫩,突出鲜甜;
- 竹荪酿肉:将肉馅塞入菌柄中蒸制,吸汁饱满。
无论哪种做法,只要做好“竹荪去味”五步法,都能让这道山珍真正绽放风味。
小贴士总结
| 步骤 | 核心目的 | 推荐时长 | 
|---|---|---|
| 白醋姜水泡发 | 分解硫化物 | 25-30分钟 | 
| 剪除菌盖根部 | 去除异味源 | 即时操作 | 
| 盐搓冲洗 | 清除粘液杂质 | 1-2次 | 
| 沸水焯烫 | 定型杀菌去腥 | 40秒-1分钟 | 
| 冰水冷却 | 保持脆爽口感 | 2-3分钟 | 
遵循以上流程,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掌握竹荪去味技巧,做出高级餐厅水准的竹荪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