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玉96号:东北春播玉米的高产之选
在东北地区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丹玉96号的玉米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和抗病性,正成为当地农民的信赖之选。这款由丹东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玉米新品种,以其国审玉2007014的编号,标志着其在国家层面的权威认可。
丹玉96号的诞生,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智慧的结晶。它的母本丹6263,源自K162与PN78599的杂交,而父本丹99长,则来自旅大红骨集团35的选育。这种杂交优势,赋予了丹玉96号独特的生长特性和抗病能力。
在生长周期上,丹玉96号在东北华北地区的出苗至成熟期为130天,与当地对照品种相当,但需有效积温约2800℃。它的幼苗叶鞘呈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可达310厘米,穗位高134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粉红色,果穗呈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8至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6克。
经过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两年接种鉴定,丹玉96号展现出高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抗纹枯病和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卓越抗病性。在营养品质上,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其籽粒容重738.0克/升,粗蛋白含量10.55%,粗脂肪含量3.95%,粗淀粉含量72.81%,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方面,丹玉96号在2005至2006年的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705.5公斤,比对照增产9.81%。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65.0公斤,比对照增产4.17%,显示出其在实际种植中的高产潜力。
在栽培技术要点上,丹玉96号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为3000至3500株。经过严格的审定,丹玉96号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中部和南部、吉林晚熟区、河北北部、山西(汾阳地区除外)、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丹玉96号,以其高产、抗病、营养均衡的特点,正成为东北地区农民的优选品种。它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