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54:金针菇界的新贵,营养与产量的双重突破
川金54,这个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精心培育的金针菇新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了食用菌界的一颗新星。川金54的诞生,源于F3W4菌株与金针菇FMY1203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这一创新的育种方法,让川金54在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家族中独树一帜。
川金54的子实体菌盖呈现出诱人的黄色,钟形且边缘内卷,不易开伞,直径在0.56厘米至0.80厘米之间,高度则在0.45厘米至0.57厘米。菌柄近白色,长度在22厘米至24厘米,直径在0.29厘米至0.55厘米,粗壮且硬挺,基部无绒毛,不粘连,保证了食用时的清洁与口感。担孢子无色,椭圆形,平滑,大小为5至7微米×3至4微米,这些细微的特征,共同构成了川金54的独特外观。
在营养方面,川金54的干样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8.7%,脂肪含量为2.75%,氨基酸总量为14.3%,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得川金54不仅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更是健康饮食的优选。
产量方面,川金54同样表现出色。在2014至2015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中,其平均生物学效率达到了91.75%,相较于对照品种金杂19增产了16.38%,这一显著的增产效果,无疑为种植者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栽培川金54,需要适宜的人工控制温度下的设施菇房,可以全年栽培,一次性收获产品。栽培主料包括棉籽壳、酒糟和玉米芯,辅料则有麸皮、米糠、玉米粉等。采用熟料袋栽的方式,出菇期间温度控制在7℃至1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至95%,光照强度在5至20勒克斯,确保通风良好。将菌袋直立排放在床架上,待菇体长出后,在菇体上套上塑料筒,增加局部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菌柄生长。
川金54,这个适宜在人工控温设施栽培的金针菇新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正成为食用菌产业的新宠。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为种植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是金针菇界的新贵,营养与产量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