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柴1号:四川药材新希望,高效栽培的绿色宝藏
川北柴1号,这一来自四川的药材新星,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在中医药领域崭露头角。由四川德培源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共同培育的川北柴1号,是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北柴胡新品种,其基源为伞形科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拥有显著的农业和药用价值。
川北柴1号的生育期长达540天,株高平均75.15厘米,根棕褐色,主根长平均20.58厘米,直径平均0.89厘米。茎直立且实心,表面有细纵槽纹,茎上有节平均13.6个,分枝平均11.3个。叶片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单株叶片数平均90.6片,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形成疏松的圆锥状,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种子千粒重平均1.14克。
内在品质方面,川北柴1号经过广元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严格检验,总灰分7.7%、酸不溶灰分2.7%、醇溶性浸出物21.8%、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总量0.39%,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规定,保证了药材的高标准和高质量。
产量表现上,川北柴1号在2012至2014年的两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110.81公斤,比对照中柴1号增产11.28%。在两个生周期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06.13公斤,比对照中柴1号增产11.40%,显示出其出色的产量潜力。
栽培要点上,川北柴1号适宜于3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密度为45000至60000株/亩。施肥方面,亩施纯氮9至12公斤,分2年施用,苗肥40%,拔节期追肥60%;亩施P2O5 10至15公斤,分2年施用,苗肥20%,拔节期追肥80%;亩施K2O 12至16公斤,苗肥20%,拔节期追肥80%。田间管理上,每年进行2次除草,最后一次在封行前进行,同时培土以防倒伏。6月中下旬现蕾前重点防治斑枯病。7月下旬采收种子,11月中旬采收药材。
川北柴1号适宜种植于四川盆周山区、丘陵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川北柴1号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川北柴1号,四川药材的新希望,正以其高效栽培和绿色宝藏的特性,成为农业和医药领域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