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新突破:桂花37高油酸花生品种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桂花37”的花生新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正成为当地农业的新亮点。桂花37,一个珍珠豆型的高油酸花生品种,以其全生育期125天的快速生长周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长势和紧凑的株型。
桂花37的主茎高60.8厘米,分枝长62.1厘米,总分枝数达到6.5条,结果枝4.7条,单株结果数高达13.3个。饱果率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87.17%,双仁果率也高达79.3%。百果重186.4克,百仁重63.6克,公斤果数668个,出仁率60.22%。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桂花37的高产潜力,还体现了其高油酸含量,粗脂肪含量高达52.04%,粗蛋白含量25.75%,油酸含量83.3%,亚油酸含量2.3%,油/亚比为36.22。
在2014年的国家(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中,桂花37的荚果平均产量为244.7公斤/亩,与对照“汕油523”产量260.4公斤/亩相比,表现出了相当的竞争力。2015年在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为254.3公斤/亩,与对照品种“桂花21”产量相当,进一步证明了其稳定的产量表现。
桂花37在田间表现出了强大的抗倒性和耐涝性,耐旱性中等,叶斑病和锈病等级均为3.2级,田间高抗青枯病,这些抗病性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栽培桂花37时,建议选择无青枯病或发病轻的地块,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并与其它作物进行合理轮作。播种时,应选择纯度高、活力强的种子,并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春植,或在立秋前完成秋植。采用“起垄双行双粒”的种植方式,亩播种约2万粒,并在生长中后期根据苗情喷施叶面肥,注意防治虫害。春植时需注意防涝,秋植时需注意防旱。
经过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的审核,桂花37已通过审定,可在广西花生产区广泛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出,不仅为广西的花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量、高油酸、抗病性强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