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新品种“药园少籽1号”:高产低籽,健康之选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的精心培育下,罗汉果家族迎来了一位新成员——“药园少籽1号”。这一新品种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罗汉果种植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药园少籽1号”的诞生,是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它源自于“永青1号”与“药园雄败1号”的杂交,经过F1代成熟种子组培繁育实生苗,最终形成了这一强健的植株。它的主茎粗壮,叶片心形且呈绿色,子房被银色柔毛覆盖,花朵五瓣、黄色,而成熟的果实则呈现出青色、长圆形,单果重达50.5至66.04克,果肉饱满细腻,占鲜果重的60.52%至66.65%。
“药园少籽1号”不仅在外观上引人注目,其内在品质同样出色。果实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达35.7%,总糖含量为20.8%,总苷含量为3.92%,甜苷Ⅴ含量为1.3%。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得“药园少籽1号”成为了健康食品的优选。
在产量上,“药园少籽1号”同样表现出色。2012年的试验中,单株产量高达126个,比“永青1号”高出32.63%,单果种子数仅为6.78粒,比“永青1号”减少了87.78%。2013年和2014年的试验结果也显示出了其高产低籽的特性。
栽培“药园少籽1号”需要遵循一定的要点。株行距应为1.8米×2.2米,种植坑的尺寸为30厘米×40厘米×30厘米,基肥需4公斤有机肥和0.4公斤磷肥。在4月中上旬,将生长良好的组培营养杯苗定植于种植坑上。苗期需要及时抹除侧芽,主蔓上棚后进行打顶与修剪,以促进蔓的生长。在现蕾盛期,追施速效复合肥和钾肥,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幼果期追施速效水肥,以促进果实膨大。当座果量达到100至150个时,及时进行果蔓打顶。同时,定期施农药防治病虫害,并注意排水和灌溉。
经过严格的审定,“药园少籽1号”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桂北罗汉果产区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罗汉果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健康与财富的双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