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春大豆新贵——桂春16号,丰收的希望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而“桂春16号”作为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玉米研究所共同培育的新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新宠。
“桂春16号”大豆品种,以其审定编号桂审豆2015003号,正式成为广西春大豆种植的新选择。这个品种源自于“桂春3号”与“柳豆3号”的有性杂交,经过精心选育,展现出了中早熟春大豆的特质。它的生育期大约为93天,株高适中,为39.4厘米,主茎节数11.0节,分枝数2.6个,百粒重达到21.6克,粒型大而椭圆,种皮黄色且光泽,脐褐色,白花棕毛,是典型的优质大豆品种。
在营养成分上,“桂春16号”同样表现优异,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2.06%,粗脂肪含量为22.04%,这不仅意味着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作物,也意味着它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产量方面,“桂春16号”在2012至2013年的区试中,平均亩产达到了186.73公斤,虽然略低于对照种桂春1号,但在增产点次上占到了53.8%。2014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144.8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3.1%,增产点次高达57.1%,显示出了其良好的产量潜力。
栽培“桂春16号”需要精细整地,并施以基肥500公斤加25公斤钙镁磷肥混施于播种沟内。春播时间应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桂南和桂西地区宜在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桂中地区在3月上中旬,桂北地区则在3月底至4月初。种植密度也需根据土地肥力调整,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纯种要求亩密度在1.6至2.2万株之间,间套种则约1.6万株。定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并追施苗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或尿素5公斤加复合肥15公斤。若植株长势不佳,可在花荚期再喷施叶面肥。同时,还需注意虫害防治,前期防治食叶性害虫,中后期重点防蝽蟓危害。
综上所述,“桂春16号”以其稳定的产量、丰富的营养和易于管理的特性,成为了广西全区春大豆种植的理想选择。它不仅是农民丰收的希望,也是广西农业发展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