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银1号:南江县的绿色宝藏,药用价值与产量的双重突破

2025-03-20 04:41:40

在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南江县农业局精心培育出了一种名为“南银1号”的川银花新品种,它不仅在药用价值上有着显著的提升,而且在产量上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南银1号源自于南江县栽培种中的系统选育,其基源植物为忍冬属的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is Hemsl.)。

南银1号以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外观特征脱颖而出。它是一种常绿半蔓生小灌木,嫁接苗的根系发达,株高可达150厘米,茎杆粗壮且直立性强。这种植物分枝多,节位低,三年生的植株分枝数可达10个左右。叶片浓绿且近革质,长度约6厘米,宽度约3.5厘米。成熟花蕾黄白色,簇生且生长整齐,长度约5.5厘米,单枝花蕾数可达120个。南银1号田间性状稳定,成活率高,并且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虫能力,能够抵抗根腐病、白粉病和蚜虫。

在内在品质上,南银1号的花蕾绿原酸含量高达10.2%,比对照品种高出21.4%,完全符合《四川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的规定。这一高含量的绿原酸不仅提升了其药用价值,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产量方面,南银1号同样表现出色。栽种三年的植株平均亩产鲜花317.9公斤,比对照品种提高了27.2%。在试验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鲜花306.0公斤,比对照增产23.0%。这样的产量表现,无疑为南银1号的市场竞争力增添了重要砝码。

南银1号的成功培育,不仅为南江县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种集药用价值与产量于一身的川银花新品种,无疑将成为南江县乃至整个四川地区的绿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