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与广西绿海种业携手培育的“野香优2115”——中籼迟熟水稻新品种
在四川农业大学与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一种名为“野香优2115”的中籼迟熟水稻新品种诞生了。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川审稻20222003,它是由四川农业大学利用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不育系野香A与自育恢复系雅恢2115配组育成的。
“野香优2115”以其独特的性状脱颖而出:基部叶叶鞘呈绿色,茎秆节无花青甙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柱头白色。全生育期平均为143.3天,相较于对照品种宜香优2115早熟4.3天。株高达到125.6厘米,亩有效穗数为13.9万,穗长24.7厘米,每穗着粒数为163.8粒,结实率高达88.0%,千粒重为27.6克。谷粒椭圆形,无芒,糙米呈浅棕色。
在品质测定方面,“野香优2115”表现优异,糙米率为81.6%,整精米率为61.4%,垩白度仅为0.2%,透明度达到1级。碱消值为7.0级,胶稠度为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7.5%,粒长为7.0毫米,精米率为72.6%,长宽比为3.2,垩白粒率为3%,米质达到了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级。
抗病性方面,“野香优2115”对稻瘟病表现出中感,2020年和2021年的叶瘟和颈瘟等级均在3至5级之间。
产量表现上,“野香优2115”同样不俗。2020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为572.43公斤,比对照增产1.80%,增产点率为55%。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量为571.57公斤,比对照增产3.58%,增产点率为78%。两年平均亩产为572.00公斤,比对照增产2.69%,增产点率为67%。2021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为589.48公斤,比对照增产1.41%,增产点率为86%。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以及科学管水。同时,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也是栽培中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野香优2115”以其早熟、高产、优质和中感稻瘟病的特性,通过了四川省的审定,适宜在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这一新品种的推出,无疑为当地水稻种植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