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战“三秋”
9月以来,黄淮海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等地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导致农田雨涝积水、农机下地困难,给秋粮适期机收带来不利影响。面对灾情,农业农村部立即启动农机应急救灾响应,成立工作专班,加强与河南、山东等受影响地区沟通,央地协同,动态调度应急抢收抢烘机具供需情况,组织精准对接,确保快速调集调运到生产一线。面对雨涝困难,农业农村部组织黄淮海八省统筹一盘棋,联合打响秋粮保卫战。
农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每年“三秋”开始前,农业农村部都会组织各地做好农机准备,为机具到位留出充足时间。今年9月初,针对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天气变化形势,农业农村部对“三秋”农机化生产作出专门安排,督促各地提早动员农机作业服务主体,落实防灾减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指导黄淮海、东北等重点地区落实农机应急抢收抢种抢烘互助合作协议,提前准备应对不利天气影响。同时制定《“三秋”机械化抢收抢烘应急工作预案》和作业技术指引,针对台风、强降雨、连阴雨等导致农田积水泥泞或毁淹、作物过湿或倒伏等情况,明确组织抢收抢烘的注意事项、应对措施和工作要求。农业农村部和各地还公开发布“三秋”机收保障热线电话3220多部,安排人员力量加强值班值守,对农民群众反映的机收困难问题即接即办。
9月底,连续阴雨天气造成河南、山东等地农田积水严重,一边是秋粮即将进入适收期,另一边准备好的农机却难以下地。灾情就是命令,农业农村部立即行动。10月5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组织召开视频会,调度分析近期连阴雨天气对黄淮地区秋收影响,部署做好秋粮抢收抢烘及秋冬种工作。10月6日,农业农村部“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专班与黄淮海地区8省强化区域协同,组织省内先行统筹平衡应急救灾机具供需,明确履带式收获机、移动式烘干机调入需求或支援能力,随后省际间再对接、再落实,迅速开展跨省支援。对于仍存缺口的地方,专班直联农机生产制造企业予以兜底,充分掌握企业库存、挖掘产能潜力,并通过各省将相关信息对接给有需求的种粮主体,主体根据自身需求意愿向农机企业订购,企业接单立即发货。受灾较重的河南、山东等省很快就明确了填补缺口的支援渠道和办法,为机具快速调配到位提供基础。
阴雨持续,必须时刻紧绷抢收抢烘这根弦。10月7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党组通过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再次视频调度黄淮海地区重点省份,持续紧抓抢收抢烘机具供给保障。部“三秋”机械化生产专班与黄淮海地区8省农业农村部门、有关农机企业密切联系,每日调度履带式收割机、移动式烘干机供需变化,持续组织调剂对接。同时,农业农村部紧急派出的4个工作组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开展实地指导,做好积水抢排、抢收抢烘、晾晒收储等工作。10月9日,韩俊部长深入到河南受影响地区,实地查看农田雨涝情况,研判机具下地作业条件,部署抢收抢烘机具保障工作,确保调度机具落实到位、及时投入作业。
为提升应急烘干能力,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发出特急明电,允许应急抢烘时放开应急烘干热源限制,明确受降雨影响地区在应急烘干作业时,允许采用燃煤、热泵、电加热、生物质燃料等各种热源,确保烘干设施应开尽开,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烘干能力,全力组织推进湿粮抢烘。
自灾情发生后,河南、山东等受灾主要地区压实责任,及时启动预案,增加应急救灾机具供给,按照“先熟先收、有涝先收、易损先收”原则加快抢收,组织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2570多家、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4370多支投入秋粮保卫战,这些主体常年开展社会化服务,掌握大量农机资源信息,已成为当地农业应急救灾的组织单元和基干力量。他们与跨区作业机手协同作战,抢抓降雨间隙和放晴窗口,千方百计加快秋粮收获进度。同时运粮不停、烘干不停,努力保障秋粮质量。
2021年,河南省汝南县兄弟农机专业合作社响应政府号召,建立了常态化的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2023年被遴选为当地的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承担起了“平急两用”的任务。合作社负责人王银华告诉记者,“我们有一个500人的微信群,一到‘三夏’‘三秋’就在群里免费发布作业信息。今年秋收遇到连阴雨天气,我们就开始帮助调机抢收,群里消息更是一直没断,汝南本地以及鹿邑、漯河等地都通过这个群顺利调度到了履带机。”除此之外,合作社还组织维修服务车深入抢收一线,根据机手需要就近支援,确保尽快排除故障,保证作业效率。
山东省统筹发挥全省1312支农机应急抢收服务队、526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作用,组织各市签订了市域间农机应急支援合作协议,共同应对极端天气影响粮食生产情况。当前为了烘干湿粮,各地全力发挥各类烘干主体力量。“烘干中心24小时满负荷运转,并承诺对困难农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实行‘先烘干、后结算’,尽最大努力避免湿粮霉变发芽。”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众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春三告诉记者。
灾情紧急,及时新购也是填补机具缺口的重要办法。“购买农机是市场行为,涉及购机用机成本、存放场地条件等实际情况。我们既要保障农户利益、也要保障农机作业主体合理合法收益,就要尊重农户意愿,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处长王秋生告诉记者。为减轻农户购机成本,农业农村部密切与财政部沟通协商,进一步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支持作用,明确对新购应急救灾机具实行顶格补贴,加快适用机具支援到生产一线。
为了增加应急救灾机具市场供给,山东省充分发挥农机制造大省优势,协调潍柴雷沃等农机企业主体加急排产,四行、五行履带式玉米机、四驱玉米机、大马力拖拉机、播种机和烘干机等关键设备成为生产主线,加紧生产履带式玉米收割台等核心部件,增加市场供给。潍柴雷沃还派出千名工程师、340辆服务车和流动配件车,紧急增援秋收一线,划分服务网格为农机手提供点对点专业保障,将配件服务半径缩短至50公里以内,全力护航秋粮抢收抢烘。
黄淮海地区北部山东、河南等省以旱地小麦-玉米轮作为主,轮式收割机是主流作业机具。灾害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组织受灾省份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发挥区域农机应急抢收抢种抢烘互助合作协议机制作用,推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协同应对降雨不利影响。
区域互助合作能够帮助受灾地区在短时间内提升农机应急救灾能力,往年就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跟邻近的安徽、湖北等省,我们一直有合作。今年3月,我们又在农业农村部的组织下,与周边省份继续签订了互助协议,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王秋生表示,哪里缺农机,兄弟省份就过来帮忙,大家互帮互助。
正是由此,灾情刚露头时,河南、山东部分地方就已经从江苏、安徽等地协调履带式收割机跨区支援。但由于降雨影响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做到区域一盘棋。“我们接到部里工作安排后,紧急摸底各市县和相关农机企业的支援能力,多渠道加力支援受灾省份。一边协调企业加大供货力度,一边组织有余力的市县陆续跨区支援,争取能为兄弟省份多贡献一份力量。”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机装备处处长陆桂良表示。在省农业农村部门的充分动员下,淮安永丰、金湖双洋等提供在库移动烘干机24台;江苏沃得通过自有服务平台向1.5万台履带式收获机的机主发布作业需求信息、调度机具跨省驰援。
走进江苏沃得的生产车间,生产线24小时灯火通明,工厂已将原有的“两班倒”制度紧急调整为“三班倒”,最大限度挖掘产能。“10月6日当晚,我们就向河南等地发出11台履带式收割机,与农户约定先支付2万元定金,之后再补尾款。”江苏沃得市场部部长丁存胜表示。
眼下,河南秋收进度已进入尾声,山东各地也正加快抢收,黄淮海地区陆续投入秋季整地和播种作业,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跟踪天气变化和降雨对“三秋”机械化生产影响,加强黄淮海地区受灾省份调度指导,有序有力支援相关省份和地区抢收抢烘,同时谋划落实冬小麦播种农机和物资供应,指导各地落实好抗湿晚播技术措施,全力抓好农机作业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