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全方位打响“三秋”生产攻坚战
秋分过后,连续阴雨突袭农业大县山东郓城。9月23日以来当地累计降水量达135.5毫米,132.7万亩秋粮收获、145万亩的秋种计划面临严峻考验。面对不利天气,该县提前谋划、精准施策,从田间抢收到粮食烘干,从农机调配到农资储备,全方位打响“三秋”生产攻坚战。
“9月底就收到村里通知,统计履带机需求,俺家5亩洼地怕陷车,当时就报了申请。”10月11日,在丁里长街道张武屯村的田间,种粮大户王金国看着两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在泥泞地块里穿梭作业,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自9月25日起,郓城县组织28支摸排队深入524个行政村,逐户登记应急农机缺口,第一时间对接本地农机销售企业,仅新增履带式收获机销售量就达30多台。截至目前,该县已出动玉米收获机械1683台,其中98台履带式收割机专攻土壤泥泞的低洼农田,秋粮已收面积120万亩,收获比例达90.4%。
抢收只是第一步,粮食晾晒储存难题接踵而至。“以前连阴天,玉米堆3天就发芽,现在当天就能进烘干塔。”在丁里长街道张武屯村的山东郓城粮好聚农农业服务公司厂区,村民徐长勇指着待入库的干玉米感慨不已。公司董事长全明礼介绍,早在一周前就收到县农机中心和街道办的检修提醒,提前备足防陷轮胎、倒伏作物割台配件,如今500吨级大型烘干塔24小时满负荷运转,每天能处理800吨湿粮,“农户早上收的玉米,傍晚就能烘干入库,烘干后玉米水分含量达安全存储标准,外观、口感和自然晾晒的几乎一样,不影响销售”。
在郭屯镇广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30米高的烘干塔同样昼夜不停吞吐“金色粮流”。合作社负责人李庆贺紧盯着控制室内的仪表盘:“这是2024年11月建成的烘干基地,总投资300万元,设备24小时连轴转,日处理湿粮150吨,目前已累计处理粮食1.8万吨。”据郓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朱以发介绍,全县63台烘干设备已全速运转,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烘干服务网络,规模化烘干设备实现重点乡镇全覆盖,日烘干能力可满足周边50公里农户需求,为120万亩玉米筑牢安全归仓防线。
眼下,郓城县498家农资销售点已储备化肥12万吨、农药20吨,可充分满足秋种需求。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正密切关注气象变化,组织35名农技人员成立7个“三秋”生产督导与技术指导组,分赴各乡镇开展排水散墒、适墒播种、适量播种、种子包衣等技术指导,同时监测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供需情况,确保农资储备充足、价格稳定,全力保障秋种工作有序推进。